馬德里出發,中西班牙的世界遺產小旅行

話多人厭
西班牙要玩甚麼呢?應該要有佛朗明哥舞、鬥牛、高第建築、摩爾人的阿罕布拉宮... 很遺憾,這些是 Barcelona 和 Andalucía,在我 2007 比利時留學的短短一週冬季假期中,這套西班牙必玩的行程我大多跳過了,要等待未來的熱情夏日再去。我選擇了 Madrid 及其周邊,這個在一般朋友與旅行社眼中都屬於西班牙二線景點的區域,畢竟我現在的情緒並不是完全在度假,而是滿心沉浸在我的中世紀大學、中世紀城市、世界文化遺產等研究主題中。

在旅行中,它們不再是沉重的課業,而終於可以成為單純的興趣。旅遊 Madrid 的好處是,鄰近地方就有五個世界文化遺產,而且都是城市尺度的世界文化遺產!如果每天住在Madrid,在火車程半小時到兩小時內可以到達 Segovia, Avila, Alcalá de Henares, Salamanca, Toledo 等五個城市,儘管它們在西班牙旅遊版圖中並不如 Andalucía 來得熱門,但是不同於南部以摩爾人與回教的混血風格聞名,西班牙中部展現的是 Castilla & León 等基督教國家中世紀時在伊比利半島上對抗摩爾人的歷史。
第一站,Segovia 塞哥維亞,巧奪天工水道橋

Segovia 以羅馬水道橋聞名,位於城市東南方往外伸展出,再往東方一折伸至水源地。由遠方接近城市時,雄偉的水道橋就出現在街底,真難想像它就這樣跟著城市生活了兩千年以上。水道橋由城市背後一段距離外比 Segovia 還要高一些的高地上,遠遠地將河水大量引來。這樣為高聳的堡壘城市提供水源的水利工程做法,在羅馬時代已經有相當規模,類似的水道橋在南法 Nîmes 也有一個著名的 Pont du Gard,其實在羅馬帝國曾經占領的地方包括今日的德國、以色列、土耳其、希臘、馬其頓、克羅埃西亞、突尼西亞都還可以見到。
1086950 1086951 1086952

雖然水道橋如此壯觀高聳,但它畢竟是以某個高地的平地上為起點和終點的。當觀光客們都順著水道橋往城牆內走去時,我就來反向而行往水道橋的源頭走去。現今水道橋兩旁開了兩條小路,沿街就是相當一般的連棟街屋,慢慢地,可以看見拱圈由兩層變成一層,那剩下的一層再漸漸變矮,終於水道橋落到了地面上,而它的上面長甚麼樣子呢?其實也不過就是條平凡的水溝,目測看來也許還不到 40 公分寬吧?
1086953 1086954

在陽光下,水道橋的連續拱圈真的造成了相當令人震撼的景觀,在橋體本身上它有數不盡的明暗相間,而陽光透過水道橋也在地面上與鄰近的草地、街道與建築上印下了巨大、連續而重複的黑色韻律。本來我對世界文化遺產的宗旨充滿懷疑與批判甚至帶有強烈的陰謀論,不過看到這種景觀,真的可以相信有許多人會油然而生一種念天地悠悠、而期能為古人來者薪火相傳的使命感。本來以為一個水道橋就這麼點長度,不一會兒就會走完了,沒想到硬是左邊看、右邊看、城外看、城內看、往上看、往下看… 把所有可能觀賞它的視角都看了個飽,卻遲遲不忍離去。在古城中向來行動快速的我,在這個世界遺產的旁邊似乎為一個看不見的力場所吸引,越是接近它腳步越是沉重,越是無法離開。
1086956 1086955 1086957

Segovia 是一個戰略重地, 有 Eresma 和 Clamores 兩條河的河谷圍繞著,雄踞在 Guadarrama 山上,城市本身是個高地而易守難攻。城市前端有一個突出的河套是城堡 Alcázar 的所在地,可以在非長遠的距離外眺望三個方向來襲的敵軍,並在河谷上方居高臨下給予痛擊。這個 Alcázar 是個非常家喻戶曉的圖像,Disney 公司童話古堡商標據說就是取材於此(當然也有另外一說聲稱是取材德國新天鵝堡... 這個我們觀光客就不用太深究了)。
1086958 1086959 1086960

不能免俗地,把握太陽下山之前爬上了塔頂登高望遠,前方左方及右方都是一望無際的原野,最近的山丘有幾十公里之遙,真的有任何人來犯都無所遁形。夕陽時,彩霞就在遠山邊燃燒起來,由天頂的藍色漸漸變白、變黃、變橙、而至火紅消逝在遠山後。往背後看,是這個 Alcázar 所要保護的城市,以大教堂為中心向兩側,由屋頂屋瓦城牆斷崖直到河谷構成了錯落有致的天際線,在夕陽下也沐浴在一片橘紅中。我硬是在塔上由白天經過夕陽待到了夜晚,還好現在冬天天黑得夠早,城堡直到日落還沒關門趕我們走。
1086961 1086962 1086963

回想這幾年的旅行,去過一整個月濃霧不散的英國愛爾蘭、每天細雨灰濛濛的瑞士、三天兩頭傾盆大雨的荷蘭與西德、還有整整半個月太陽只出來十分鐘的巴黎... 真的好久沒有體驗過一整天燦爛的金光,以及萬里無雲清澈的藍天了。我的西班牙第一天,知性地造訪了原汁原味的中世紀城市,也感性地將幾年來的陰鬱的歐洲生活印象一掃而空!
第二站,Ávila 亞維拉,最完整城牆

第二站 Ávila 也是個世界文化遺產,不過在這 2007 幾乎沒有聽任何人說過,Google 一下有它的中文網頁好了,也沒幾個人在 blog 上寫過呢!更別說熱門的旅遊景點導覽了。它也是個中世紀城市,但它厲害之處是完整的城牆,從 11 世紀末在 Alfonso VI de León y Castilla 的令下就開始建造,連同 Salamanca 和 Segovia 一起,三城建立協同防線。這個城牆全部以花崗岩製成,它的布局和一般中世紀城市的圓形布局不同,由於西側面臨河谷而南北兩側都有陡坡,因此在這個有點類似直角的高地上建立起了一個接近長方形的圍牆城市。
1086965 1086966

我們心目中典型的城牆型制就完整地呈現在這個地方,城垛、女牆、城牆拱、槍眼、防衛塔、城門塔、哨亭等等一應俱全。其實一般中世紀城市都曾經有這些東西,不過隨著幾種因素如城市擴張、戰爭型態改變、工業化後土地需求激增等等,絕大部分中世紀城市都把城牆給拆了,頂多留下個幾截罷了,就算留多一點的也在上面加蓋了很多現代構造物以物盡其用。只有這個 Ávila,真的非常完整地,一整圈城牆全部留了下來!包括 88 個塔與 9 個城門,全部都留有原有的材料與細部構造。
1086967 1086968 1086969

與 Segovia 一樣,在這個城市周邊也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周邊的低地從城牆上看馬上一收眼底,敵人無所遁形;不單如此,此城還是西班牙海拔最高!因此到冬天時可是一片銀色世界... 其實這次我要玩的所有地方都是西班牙的高地,非常冷,甚至當我到達的那個晚上是零下一度,這和我心目中刻板印象的西班牙南歐地中海型氣候真的差很多很多... 還好太陽夠大,有陽光照在身上零下的氣溫也不那麼刺骨了。
1086970 1086971 1086972

現在周邊的平地上也建起了許多外城聚落 Faubourgs,但神奇的是,因為地勢與城內差一截,因此歷年來 Ávila 的都市擴張都沒有迫使城牆被拆除,而一直小心翼翼地維護著,就硬是忍著不便而讓內外城的聚落生活在城牆的兩邊。在 Ávila 也有一系列重要的景點,是走到城外四周拉開距離,遠看整個城市與城牆。
1086974 1086973 1086975

從許多角度看城牆,可以看見起伏的山坡上好多個塔連續地排開,也有某些角度頗神似萬里長城的一小截。我在西班牙的第二天,就在這冷颼颼荒野中的城市西郊的四柱涼亭 Los Cuatro Postes 從 17:00 夕陽漸漸西下時,一路待到了天全黑的 19:30,這裡也就是歷代地圖學家畫 Panorama 的地方... 要拍到漂亮照片還真要付出點代價呀。
1086976 1086977 1086978 1086979

Ávila 也是 Santa Teresa 的故鄉,中譯「聖女大德蘭」,為天主教僅有的三位女教會博士之一,她生於 Ávila 並在 Ávila 南邊城門邊建立了 Convento de San José,在 16 世紀中這個天主教已經教規廢弛甚至日漸腐敗的時候,從這個修道院開始按照原始教規革新修院生活, 因此於 17 世紀初獲得封聖,她死後也埋骨於此。剛好今年西班牙才上映了以她為主題的新片 TERESA – El cuerpo de Cristo,由西班牙性感女星 Paz Vega 主演。由性感女星詮釋教會博士也像達文西密碼與哈利波特般引起了天主教的反彈,不過,其實 Santa Teresa 的童年與少女時代也是活潑外向、風姿綽約又有點叛逆的富家小姐,叛逆歸叛逆也一樣知書達禮洞悉世事,可比當時腐敗教會中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們更能掌握上帝的正道呢!Ávila 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慶就是每年 10 月幾乎舉辦一整個月的 Fiestas de Santa Teresa,可惜我來的時間剛好是 11 月...
1086980 1086981 1086982

第三站,Alcalá De Henares 埃那雷斯堡,上帝之城

西班牙的晴空萬里,居然在我的旅程第三天就消失了,不只烏雲密布甚至還颳大風下大雨,每個西班牙路人都有備而來地撐起雨傘。玩還是要玩的,背包客可是風雨無阻,反正我禁得起風吹雨打,只要把相機保護好就可以。今天造訪的是在 Madrid 東東北方 35 公里遠處的大學城 Alcalá De Henares。
1086983 1086987

在凱爾特人於這裡的周遭山丘聚居後,這個城市的現址於西元前一世紀時由羅馬人開始了初始建設,是現今馬德里自治區中最早有聚落的城市,在羅馬時代住了約一萬人左右,並且留下了市中心幾條老街;5 世紀中羅馬帝國衰亡後西哥德人慢慢遺棄了這個城市,而 8 世紀初摩爾人占領後在附近建立起了 Alcalá,意即古阿拉伯文的「城堡」,也演進成現今西班牙文的城堡 Alcázar。12 世紀初天主教徒奪回此地後,托雷多大主教才又在此將重心放回舊羅馬市中心,也照著托雷多的多元包容政策容納了摩爾人,猶太人與天主教徒等多元文化;16 世紀末在此成立了 Universidad Complutense 成為一個大學城,一度達到六萬人的榮景;不過在 19 世紀初大學遷至馬德里,城市開始衰落至 19 世紀末僅剩一萬人,但留下了完整卻閒置的大學建築群;等到 1977 年才在這些閒置建築中城立了新的 Universidad de Alcalá De Henares。
這個大學城於 1998 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雖然它成立得相當晚,比起幾乎所有中世紀大學都年輕,但正因為其年輕,所以中世紀大學摸索了 400 年的空間發展形式終於在此臻於成熟,而能告別 400 年來有機成長的去中心化發展方式而開始理性全盤規畫。這個城市曾經衰敗,但也因此在大學規畫時有相當足夠的用地可以輕易取得,更能趁機會一次利用大學的開發實踐理想的城市模型:Civitas Dei / City of God / 上帝之城。這個城市仍然有中世紀城市的影子,但它已經不是有機成長出來的了,而是援用中世紀城市特色的好處來新規畫一個有中心有邊緣、有座向有軸線、有位階有層級、可以榮耀上帝的理想城市。接下來隨著 16 世紀起西班牙大規模的美洲殖民發展,這個上帝之城成為美洲新城市規畫的基本模型,大學空間分布與型態也成為美洲大學與後來歐洲大學普遍遵守的模型,影響無比深遠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1086989 1086990

本市也處處是大學學院 Colegio 與修道院 Convento,對我這個正在研究中世紀大學學院的學生來說,像是進入了寶山一樣!許多中世紀大學城裡,在大學正式創立之前或草創之初,學生食宿與資助往往是由城內各個修會的修道院 Convent 幫忙照應的,而後來個別的贊助者才分別出資一間一間地慢慢設立學院 College 而成為專屬於大學的生活單位。
1086991 1086995 1086996

從東邊的城門開始找 Colegio,令我嚇了一大跳:在 Calle Colegios 和 Calle de Trinidad 這兩條橫貫東西的大街上,colegios & conventos 並不只是像一般中世紀大學城學院們星羅棋布,而是百分之百地密集分布!儘管往往我要走一陣子才能從一個學院大門到下一個學院大門,其實這中間好長一段距離的高牆裡面都是學院的中庭以及空間單元。從空照圖看就知道他們的中庭大得驚人,任兩棟學院或修道院中間從沒有混進任何一棟民居... 比起這種地毯式分布,我們比利時中世紀大學驕傲的那條學院街也不過就是一堆拼拼湊湊的零散聚落而已。
1086997 1086998 1086999

就單棟學院規模來說也很恐怖,這裡幾乎每間學院都有一個巴洛克立面的主要入口與主體建築,有的是拿它當小禮拜堂,有的是拿它當入口大廳,超氣派!相比之下,在我們可憐的比利時中世紀大學城,這麼多教堂只有一間的巴洛克立面差堪比擬,至於這麼多學院都只是零零星星的拼湊建築,剛好塞他們的牙縫而已。唉呀呀... 還能說甚麼呢?我們學校完全被人家比了下去,校方居然還興致勃勃地想要申請我們的大學學院為世界文化遺產呢。
1087000 1087004 1087005

Alcalá de Henares 除了大學建築外,最著名的特色景點就是舊市中心的柱廊街道,也就是騎樓。橫貫全市東西向的 Calle Mayor de Alcalá,自 8 世紀起就是商業中心,今天仍然是主要購物街道,全長 390 公尺,是西班牙最長的柱廊街道。它的構造對我來說是一種新鮮的組合:騎樓柱用石造,多半一體成形,有簡單的古典柱頭式樣;但是這根石柱上方撐起一根木樑之後,整棟建築物自一樓以上就全是木構造了,甚至騎樓裡面的建築本體也全是木構造,就只有騎樓柱是石造而已。後來幾天才發現這種騎樓做法其實在西班牙似乎很流行,在 Salamanca 和 Madrid 都有。
1087006 1087007

當然,許多城市的大廣場 Plaza Mayor 會用整體石造的建築與騎樓一體建築,可能這才是最理想的做法,而若要比較便宜一點不用太氣派的做法的畫,僅用石造騎樓柱就可以圍出很有活力又還算氣派的商業街道與廣場了,走在下面有點窄,有點低又有點陰暗,櫥窗裡是非常 具有地方社區生活氣味的藥房、理髮廳、雜貨店、餐廳、或甚至麥當勞與 Burger King... 頗有在台灣逛街的小鎮感覺。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IMG_1082.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194')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IMG_0768.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195')
這個地方與我在其他國家考察過的好幾個大學城都好類似:在首都或主要大城旁邊 30 公里左右的中型城市,人口在 5-10 萬人之間,尺度差不多,以大學城產業聞名。沒錯,中世紀大學研究中是有指出一項可能的原則:大學選址要在中型城市但非大型城市,一方面大學要有城市的多元文化支持智識交流,要有各種支撐大學生活的產業如印刷,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占用真正一級商業城市的貴重土地,也要遠離真正蓬勃的商業活動之塵囂。馬德里與埃那雷斯堡之間就是這種關係,馬德里東邊的阿卡拉門 Puerta de Alcalá 與埃那雷斯堡西邊的馬德里門 Puerta de Madrid 遙遙相望。這樣一個大城配小城、在經濟和文化上各司其職的雙城氛圍,至少在英國、瑞典、比利時、德國和西班牙都有發生,這是否也會是中世紀的一種區域計畫模型呢?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IMG_7307-7309.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196')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IMG_0668.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197')
另外,Alcalá de Henares 的鎮市之寶是賽萬提斯 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本市在西班牙文學與語言學的卓越發展也是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理由之一,而且登錄內容中甚至還明言「以及在這裡孕育出的賽萬提斯與他的大作,唐吉軻德」。當然賽萬提斯對觀光客來說的具體遺產就是家喻戶曉的《唐吉訶德》Don Quijote de la Mancha,在整個市內有幾個主要的唐吉軻德雕像,一個立在 Plaza de Cervantes 上面,一個就和他的僕人 Sancho Panza 坐在賽萬提斯出生的故居 Museo Casa Natal de Cervantes 前方,有的餐廳也搶先用了唐吉軻德的名字... 當然各種店裡賣的紀念品和糖果就更不可勝數了。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Screen_Shot_2014-01-04_at__25E4_25B8_258B_25E5_258D_25884.45.30.pn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198')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IMG_0764.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199')
賽萬提斯的文學貢獻的確毫無疑問,而唐吉軻德也的確是脫離中世紀浪漫騎士小說而邁向具批判性的現代小說之祖,不過... 為什麼唐吉軻德本人,這個被賽萬提斯拿來諷刺社會氛圍與集體意識的、不自量力又脫離現實的人,會在今天變成西班牙驕傲的象徵物之一呢?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IMG_1024-1027.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200')
掐指一算菇涼我命裡缺錢
第四站,Salamanca 薩拉曼卡,中世紀大學

第四天,Salamanca,比起最年輕的中世紀大學埃那雷斯堡,薩拉曼卡才是西班牙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中世紀大學城,1218 年時在 Alfonso IX de León 的諭令下成立,是世界前十間中世紀大學之一,並且是少數以君權成立而非由教宗成立的。一開始是在東北邊 Castilla 王國治下的 Universidad de Palencia 於 1212 年成立了,León 國王認為有必要自己也成立一間 Universidad de Salamanca,免得自己國家的年輕人想念書還得到外國去,白白流失人才。
Salamanca 儘管和 Ávila & Segovia 一樣是收復失地運動中的三大中世紀防禦重鎮,也都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但今天它的古城構造並不像另外兩個一樣幾乎完全且精準地被保存下來並重度發展觀光。相反地,它的城牆已經絕大部份都拆毀了,城牆舊址也都開闢了有林蔭的環道,城周圍也蓋起了相當多 6-7 層左右的大樓,有還算蓬勃的商業活動,各種基本生活設施與零售業也都一應俱全而鮮有觀光紀念品店,也看得出城裡居民與大學生遠比觀光客多。很顯然,薩拉曼卡儘管也是個觀光景點,但它更是個生生不息的生活城市。
1087021 1087022

Universidad de Salamanca 也和早期中世紀大學一樣,以 colegio / college / 學院系統為大學的主要構成元素,而 convento / convent / 修道院也扮演了城市中大學生活與智識生產的輔助角色。事實上,修道院早在有中世紀大學出現之前,就是中世紀早期的智識生產中心,以抄寫經書,收藏經書與教義辯論為生活重心,並且建立了修道士一整天修行與思辨生活的流程,這樣的生活方式和空間形式影響後來專為大學產生的 colegio / college / 學院甚鉅。今天在薩拉曼卡,我的行程不同於在另一間大學城埃那雷斯堡的地毯式踩街,而要重點體驗一下典型的西班牙大學城空間形式。
Convento 修道院

Convento 就是修道院,這是中世紀天主教非常流行的集體生活空間形式。修道院往往圍繞在一個中庭周圍展開布局,有住宿空間單元、食堂、圖書館、辯論教義的大廳或課室、生產工作空間、中庭內可能有藥用植物園、還會有一個修道院教堂。往往修道院本身外面還會有田產種植葡萄或其他農作物。中庭這東西在歐洲各地的修道院都有,它與修道院教堂時常是一間修道院最主要的兩個構成元素,長得就像是一間教堂旁邊長出一圈建築物。
1087024 1087025

不過中庭在西班牙的特色是當地的柱廊中庭 patio,它有很嚴謹很完整的正方形拱廊,每一個拱圈都有固定尺寸與形制,廊道寬度均一,這一整個正方形柱廊獨立可以成為一個完整的建築量體, 絕對不是隨便用一圈建築物圍起來就了事(比利時很多修道院就是這樣  XD);其它建築單元則在這個中庭柱廊的周遭展開,整個是一個 complex,從外表看起來像是在一個街廓中的小聚落,如果從空中看屋頂可能會以為這裡住了好幾戶,其實可能這整個街廓都是同一間修道院的。
1087026 1087027

今天參觀的這間是 Convento San Esteban,是非常早期的道明會修道院,在同是卡斯提亞人的聖道明於 1221 年過世後,它在 1255 年就成立了。道明會是托缽修道會之一,和方濟會一樣喜歡走入人群也喜歡在城市裡設立修道院。當年哥倫布要航向印度(結果到了美洲)之前,就是寄宿在這邊與 Universidad de Salamanca 的地理學家們展開激烈論戰。
1087028 1087029

Colegio 大學學院

Colegio 就是 college,就是大學學院。在歐洲中世紀的知識世界由修道院轉移到新興起的大學後,初期 convento 還是負擔了許多住宿、飲食、打工、生活管理等等學生生活所需,但逐漸有了專殊化的贊助大學學院學生的純學習機構 colegio,它往往由一個大學中還算有點資本的老師或校友(時常也是各地皇室或宗教要員)創設,提供獎學金、學生宿舍、集體生活管理、食堂、圖書館、可以打工的田產、進行課後智識辯論的大廳、也時常會提供一個小禮拜堂。這怎麼看都和過往的 convento 非常相似!
1087030 1087031

也的確,現在在薩拉曼卡和埃那雷斯堡這些大學城看到的基本街道景觀,常常就是一堆中庭與禮拜堂和集合住宿單元連結的複合體,它們可能是 convento 也可能是 colegio,當然 colegio 可能時常不及有那麼完整的型制。畢竟 colegio 是一個以贊助學生刻苦生活為宗旨的機構,通常它的財務也要努力經營才能生存下去,也許因此,colegio 的建築往往並不是非常完整而精美,但是基本型制都有,時常只有在其主要立面上會有精緻的裝飾而其他部分就以很素面的材料建成。不過,比起我們的比利時大學城來說,薩拉曼卡的大學學院已經非常的雄偉了。看完第二個西班牙大學城,更加覺得我的母校大學城就是一整個可憐兮兮、七零八落。
1087032 1087033

Plaza Mayor 主廣場

Plaza Mayor 就是主廣場、大廣場,一個城市中的主要開放空間,類似法文的 Grand Place、荷文的 Grote Markt 或英文的 Main Square。不過在西班牙,這個空間也是被圍塑得非常嚴謹,它的區位可能像其他各國的大廣場一樣是由各個主要街道交會的都市核心,不過它的形狀是嚴謹的長方形,一樣以完整有規律的拱廊圍塑出封閉的廣場,市政廳就矗立在廣場其中一面的正中央,嚴謹長方形廣場的四周隨處有開口通向外面的街道,建築構造的精緻程度馬上就降了一大截,是非常經濟的石柱騎樓配木構架磚牆街屋,像在埃那雷斯堡看到的木造騎樓構造一模一樣。
1087038 1087037

薩拉曼卡身為中世紀城市,城市整體的街道與街廓形式大致仍然是有機的,但收在 Plaza Mayor 這個非常人工化的方整節點上。在薩拉曼卡這個大廣場上,由於這是 Castilla 最古老的人文主義傳統中心,許多小裝飾物不是用神話、宗教或自然主題,而是用歷代知識份子頭像,就掛在拱圈之間的三角帶中。這不只在 Plaza Mayor,在薩拉曼卡的其他許多建物也很慣用這樣的手法。
1087039 1087040 1087041

這次旅行在此前與此後其他幾個城市,也常常看到類似的 plazas mayores,在 Ávila, Bilbao, Madrid 都有看見(也有型制較不完整的,拱廊沒有好好把整個廣場圍起來,如 Segovia)。這種方整圍閉廣場算是西班牙都市規劃的一個重要模型,它其實具有相當的軍事用途,用意是即使城被攻破了,也能迅速將市政廳為中心的 Plaza Mayor 封閉起來,利用裡面的存糧與武器繼續纏鬥。不過畢竟它們在西班牙都還是建立在中世紀城市有機發展格局下的調整,當這個形式透過西班牙人傳到美洲新大陸後,就成了理性全盤都市規劃的一部分,也有了更貼切的名稱:Plaza de Armas(應該譯作「武裝廣場」嗎?)。 
1087042 1087043 1087044 1087045 1087046

Catedral Neuva & Catedral Vieja 舊教堂與新教堂

Salamanca 另一個新奇的特色是它的主座教堂,居然有兩座,就字面上來看是新教堂與舊教堂,一般來說我都會以為是蓋在兩個不同的地方,沒想到在這裡它們居然被蓋在一起!小小的舊教堂正面右側的塔被加粗加高了,作為巨大的新教堂正面左側的塔。看平面圖與剖面圖,這兩個教堂真的完全不成比例... 舊教堂簡直像是新教堂的一個側殿,有點像鯊魚肚子下面吸著一條寄生的吸盤魚。
1087047 1087048 1087049

兩個教堂是被共同經營管理的,他們的動線也被整體規畫,因此在屋頂上可以看見舊教堂與新教堂緊密相接的樣貌。它們的確緊密相連,新教堂南側的牆有一半是直接搭在舊教堂的北側牆上的,然而由平面看來兩者的結構模矩又不一樣,因此危險的裂縫就在許多尖拱筋上產生啦!相當嚇人!裂到這個程度居然還擺著不理,希望下次我來 Salamanca 時這棟教堂還沒倒... 這就是古蹟保存家的宿命:前人糊裡糊塗地蓋了不永續的危險結構,今人卻為了珍惜其藝術與歷史甚至以為那是「先民的智慧」而不能拆,還要砸大錢替他們收拾殘局。
1087051 1087052 1087053

Puento Romano 羅馬橋

Salamanca 向來最著名的勝景是由城是由南側的羅馬古橋 Puento Romano 過河,從對岸回望 Salamanca 高聳的市中心,並伴隨著藍天白雲與映照在城市南面的陽光... 當然這一切今天都和我無關了,因為今天已經是第二天下大雨,整天小心翼翼地撐傘逛古城,拼命保護著相機不要淋濕都來不及了。橋上遇見一整隊可憐的西班牙足球少年,在河邊球場練球練到一半豆大的雨滴倏地落下,紛紛由羅馬橋逃回市中心躲雨去。
1087054 1087055 1087056

第五站,Toledo 托雷多,古都的多元與包容

第五天來到 Toledo,仍然是陰天,不過至少不再下雨了。這是這次西班牙中部行程當中,唯一一個其觀光知名度可以匹敵 Andalucía 那些 Granada, Córdoba, Sevilla 等熱門景點的一個。這是西班牙的古都,從 5 世紀起西哥德人首次脫離羅馬帝國統治就定都於此,直到 8 世紀初被阿拉伯帝國倭瑪亞王朝 (The Umayyad Dynasty) 佔領。在科多瓦哈里發 (Caliphate of Cordoba) 的治下 Toledo 經歷了黃金時期,成為西班牙中世紀的重要文化中心。嗣後在數百年的基督教收復失地運動 (Reconquista) 中,Toledo 屢次被兩大宗教陣營佔來佔去,直至 1085 年 Castille 王國的 Alfonso VI 攻下 Toledo 後定都於此,這裡的統治權也就穩定了下來,這裡也以對三個不同宗教社群(猶太人、基督宗教徒、摩爾人)的開明政策聞名,因此城裡充滿了蓬勃的多元文化與混血建築式樣。直至 1561 年,Philip II 把首都遷到了馬德里,Toledo 作為伊比利半島古都的榮景就此消逝。
1087058 1087059

Toledo 一樣是具有防禦性城牆設施的中世紀城市。老實說,連續幾天看中世紀城市下來已經有一點膩了。它佔有絕佳的地理位置,東南西三面面河谷,背面則有一個陡峭的高差,整個就是被河套包起來的高地。進入城市的過程中,映入眼簾的第一印象就是 Toledo 利用河谷建造的城牆、護城河、橋樑、以及河面上的水利設施、節流設施與關卡。河流在中世紀城市真的起了很大作用,但它也有一體兩面:一方面城市知道維生條件在河水、航運的經濟命脈也在河流,但另一方面在一整圈城牆的包覆下,城市唯一的防禦破綻就是河流,只要敵軍船艦順勢而下馬上就直接入侵。因此,許多城市面臨兩難的抉擇:把河流納入城牆包覆範圍中,使得城市貿易、農業與日常生活能夠充分利用水資源,但敵軍入侵時就要格外小心;或是把城牆沿著河流整個圍堵起來,使得敵軍毫無可乘之機,但城市對水資源的利用就不再那麼方便了。
1087060 1087061 1087062

今天在 Toledo,打算輕鬆一些,不要求認識整個城市的結構,只要隨性所至到幾個怡人的景點瞧瞧就好。首先進入了這城市的主教座堂 Catedral de Santa María de Toledo,這間大教堂主要祭壇中埋的是 San Ildefonso 的骨,他是七世紀西歌德王國時的 Toledo 大都會主教(那時的 Toledo 被稱作 metropolitan!其實 Toledo 在中世紀的人口就已經是七萬多,直到今天卻仍然是七萬多,可見這個古都的家道中落),傳說中他受到了聖母瑪利亞的直接任命在 Toledo 創立教會宣揚教義,連天花板壁畫都畫了。不過根據民間說法,在西元六世紀之前早就已經有一個紅衣主教 San Eugene 在此建立教堂,只是之後現在這個教堂要興建時,為了找一個最具有權威的聖徒來埋骨以提高威望,就選擇了 San Ildefonso,而把San Eugene 的歷史逐漸淡忘掉。
我到現在一直都還不能體會這個宗教空間彼此競爭的邏輯:每一個聖徒都在人間實踐上帝的意志,這些聖徒之間也沒有競爭,他們也都受到了教宗官方的封聖,但為什麼他們死後就要被挪用為教堂競爭名聲的工具呢?教堂之間到底要競甚麼?是要衝朝聖人數或香油錢這種業績嗎?如果業績不好又怎麼樣呢?這件事情不只天主教堂有,在我們台灣廟宇也是屢見不鮮,這我就更不曾去了解過了。
本教堂現況是 13 世紀哥德式盛期之作,以法國 Bourges 的主教座堂為範本。不過,從外表看來他真的很哥德式嗎?從立面上它真的看起來笨重了點,彷彿想要往天上衝高,但是身形太大衝不高,或著是即使衝高了,笨重的身軀也讓教堂的比例無法表達飛昇的姿態。因為它畢竟還是個混血的構造物,儘管 13 世紀時的建案希望把它以 San Ildefonso 之名從頭包裝出一個新教堂,但畢竟六世紀時那個如今僅在民間口耳相傳的 San Eugene 還是真的蓋了棟教堂和 cloister,摩爾人統治時期也將它們改建為清真寺。
因此,僅管 13 世紀建案想要運用飛扶壁與尖拱努力向上爬,卻也還要分心把既有的清真寺給覆蓋住,因此從空照圖上可以看出,它不尋常地建了五排 naves,在主殿兩旁各有兩個側殿,就是因為要借用既有清真寺的構造,而不能像一般結構理性的哥德式教堂可以僅靠三排 naves 就輕盈地飛天。我猜,除了教堂之外,這個城市的現況也是一個歷年逐漸發展的妥協產物,因為這個城市中心並沒有如一般西班牙城市與拉美城市的大廣場 Plaza Mayor,而只有城北劇院前面圍繞者幾家小雜貨店的小廣場 Plaza Mayor,最重要的大教堂則面向一個座向歪斜形狀不方整的廣場,從空照圖上看連教堂自己的側邊禮拜堂都比這個廣場大!這般小器的兩個廣場叫我如何想像這裡是伊比利半島第一古都呢?
1087066 1087067 1087068

在大教堂中未預期地發現了一個我很喜歡但不熟悉的畫家的畫:El Greco 葛雷柯,原來 Toledo 就是他在伊比利半島的家鄉!那當然要好好來朝聖一下囉。以前藝術史只有學到一個「神祕主義」的模糊字眼,但對他總是把人脖子畫得長長又很憂鬱的模樣很是傾心。這次才有機會稍微認識多些:他是 16 世紀克里特島人,青年時跑到文藝復興的威尼斯向提香 (Titian) 學藝,但似乎這一學才發現自己一點都不喜歡文藝復興的氛圍,文藝復興在義大利幾個富裕的城市中自信滿滿,人類商業活動幾乎能完全取代宗教力量,因此大家對於以人為中心的世界深信不疑,表現在藝術上就是以明亮飽滿的色彩與極具象的方式呈現人體之美;但 El Greco 仍然十分相信宗教的力量,而並不認為人可以如此志得意滿或自我膨脹,所以他的藝術表現並沒有朝向文藝復興的道路,而在中世紀之後找尋另一種謙虛而敬畏地表現上帝的方式。
1087069 1087070

El Greco 筆下的 Toledo,就是一個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城市,大地與天空都蠢蠢欲動令人難以掌握,儘管城市有城牆緊緊圍著,但那只防得從四面來的人,防不得從天上和地下來的自然,也就是上帝。El Greco 的作品已經被全球不知道多少美術館瓜分了,在 Toledo 還能看見的主要有大教堂的耶穌上十字架前解衣,Santo Tomé 教堂的埋葬 Orgaz 伯爵,以及在他自宅裡的耶穌十二門徒。看十二門徒是種享受,每個門徒看起來都瘦瘦的,但肌肉織理仍很強健;面容黯淡而憂鬱,但卻身著色彩鮮豔的衣與袍。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他畫聖彼得,聖彼得在拒絕承認耶穌三次後後悔莫及,一滴晶瑩珠淚在眼眶邊搖搖欲墜,懇求耶穌的原諒。
如果把聖彼得想成凡人,他真的是個表現「無奈」與「絕望」的最佳人選:他和別的門徒一樣,一直跟著耶穌,但他非常具有人性,包括阻止耶穌去耶路撒冷受死,卻被耶穌斥為信仰不堅;後來耶穌被捕受審時,在一片風聲鶴唳下他三度否認耶穌,想想這是人之常情... 但是耶穌復活後除了交辦他創立教會餵養信徒外,還冷酷地預言他要死才能榮耀神。後來聖彼得在一片荒蕪下創立教會,也當了教宗,一直拼了三十多年後,還是得殉教逃不過一死。我不是教徒不懂宗教的語言,也不懂死的積極意義,只知道人遇到緊急或困難時會有的反應,就這個來講聖彼得可能太像人了,他在宗教上也很努力了,但感覺只要犯一次錯就要被耶穌判死刑?希望教徒們不要責怪我這種意氣用事的觀點。
我為什麼這麼喜歡 El Greco 的作品呢?也許正因為他的世界觀,他脫離了中世紀時想也不想只是用典型的 icons 來表現宗教故事的嚴肅而攝人的方式,但也沒有一味天真地擁抱世俗而以為這世界盡在人的手心上;他在畫中賦予了一種現實的愁緒,有對生命的未知,對神與自然的敬畏,對未來的猶疑,對犯錯的惶恐... 這些愁緒愁到讓人的身體都變了形,所以他的人體不像文藝復興抓準人的骨骼和肌肉,而是讓骨骼和肌肉被拉長或被扭曲,而在這個張力與扭力中蘊含深沉的位能。
El Greco 的家整修中,暫停開放,所有畫作就搬到了鄰近的 Museo de Victorio Macho 中。這是 Toledo 當代雕塑家 Macho 的自宅與工作室,看起來真是潛心創作的好地方,座落在市中心邊緣的山崖上,有都市的便利卻遠離塵囂,山水天空等自然景觀盡收眼底。中庭有許多小空間與觀景台,四處可以佇足也可以放置戶外雕塑... 映入我腦中的第一個念頭居然是:若我在這裡辦我的畢業口試與展覽,可以辦個很有氣氛的開幕酒會。
1087083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IMG_1907.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202')
躲在角落唱沙啞的情歌
第六站,Bilbao 畢爾包,灰色工業城再生

最後兩天,從馬德里坐冷冰冰的夜車北上到了 Bilbao。它在北邊的巴斯克自治區 / Basque Country / País Vasco,距離馬德里要六七小時的車程,白天坐來太浪費時間,只好硬著頭皮坐夜車,順便省一晚旅館錢。這麼辛苦也要來,因為這個比斯開彎在我的旅遊地圖上是一片沙漠,恐怕在我以後的任何一次行程都不會再排到這裡來了... 這是我最接近 Bilbao 的一次機會,當然要來!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IMG_2006.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203')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IMG_2044-2050.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204')

學建築的來 Bilbao,要看甚麼其心昭然若揭,已經從建築轉換跑道進入古蹟保存行伍的我,在這趟旅行中只有這一站不玩古蹟與古城之旅。沒有在學建築設計的時候看建築,真的有一種輕鬆暢快的感覺!因為我不需要努力地從大師作品中學習到甚麼,不用嚴肅地思考空間構成,設計手法與施工方法,而只要像個觀光客一般享受空間的驚奇、放心地打開自己的感官就可以。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IMG_2077.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205')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IMG_2122.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206')

曾經聽過一個針對 1990s 兩大解構建築師的評論:有的建築師是用理論做設計,譬如 Peter Eisenman 用許多數學的邏輯與比喻放在他的設計過程中,但這是一種作者的設計,作者因為了解背後複雜的設計邏輯所以可以樂在其中,但讀者是身體的五官來體驗建築的,再天花亂墜的設計邏輯如果沒有真正產生可體驗的空間效果,那恐怕只流於自己做著爽快而已;若以這個觀點來看,畢爾包古根漢博物館的建築師 Frank O. Gehry 就是很務實的建築師,務不務實與浪不浪漫其實是兩回事,定義上一點也不衝突,Gehry 的空間造型當然浪漫而且富有極具想像力的直接空間感受與間接的空間隱喻,但務實的是這些東西都是要讓人清楚感受到的,當然工程上的可行性與機能上的相容性也都是他身為建築師最基本的務實態度。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IMG_2268-2269.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207')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IMG_2363-2366.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208')

Guggenheim Museum 座落在畢爾包的河邊,位於河流轉折點的這個關鍵區位,同時也是 19 世紀巴洛克新城區正中心圓環放射出的八條軸線中最重要的一個端點。這一個策略性的位置先天上就把所有從市中心、從河流上游與下游、從對岸市郊與山丘上的所有視線都佔據住了。當這塊地尚未興建時是城市多方的視覺焦點,而當它興建後就是主動掌握視覺邏輯並定義城市視角的空間再現。真的,從河岸遠方慢慢接近 Guggenheim Museum 的途中,它沿河配合步道的連續曲線逐漸將人吸引至中間最狂亂的量體,在河岸行走的過程中,它就像一塊大磁鐵,讓人的腳步漸漸不聽使喚,每走幾步就想要停下來多觀看它兩眼,因為每走幾步它都會漸漸呈現給你更多的樣貌,每一分鐘的視覺體驗都與上一分鐘不同。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1-full-map-of-bilbao2.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209')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IMG_2021.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210')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IMG_2381-2383.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211')

從天上看,以及從室內平面看,Guggenheim Museum 的建築量體與造型雖然極度混亂,但其實有非常清楚的邏輯可循,也完全能夠與其博物館的機能相容。有些展廳是要以傳統方式展平面畫作的,它們仍然需要傳統規矩的正交空間形式與序列,那就以大理石長方形量體包容,讓人在室內有清楚方向可循;有些展廳是要展大型雕塑、裝置藝術、或是前衛藝術展品的,那空間就可以極度自由,那就以鈦金屬板自由曲線量體包容,讓人在室內無絕對方向的強勢指引而可以自由地以各種角度欣賞作品;整個博物館的空間序列並不是傳統博物館線性的 circle 由一間間依序的展廳、咖啡座與紀念品部構成,而是以中央大廳向外放射出一間間展廳構成,要讓每一個展廳間的空間過度都是大廳,讓大家每隔半小時就要從不同視角把大廳再體驗一次;因此大廳就是非常張狂的 show room,各各展廳不論是正交的或是自由形體的,大體上都是簡單的造型,這些簡單造型聚集到大廳就成了最混亂的百花齊放的造型。從天空就可以看得出來,造型上是一堆簡單量體向心集中衝出一個混亂得精彩大廳,機能上就是一堆要讓人好好看展的功能空間向心集中到一個盡情表現的 show room,儘管 Gehry 是個如此前衛的建築師,這個設計理念仍然遵守現代主義形隨機能而生的原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guggenheim-museum-bilbao-planguggenheim-bilbao----spain-portugal-blog-qddbwkcl.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212')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guggenheim-museum-bilbao-plan-by--sid999-on-deviantart-2gvaa64c.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213')

以前我總以為 Guggenheim Museum 必然是個前衛而冷酷的菁英建築大師之作,但其實這裡處處有可愛的一面,當可愛與冷豔湊在一起時真的會產生一種令人莞爾的 kuso 效果。這些作品都是配合建築體的其他藝術家的公共藝術作品:大廳玻璃帷幕牆外是幾個五彩繽紛的鬱金香氣球,河濱步道旁是隻大蜘蛛,不過這隻大蜘蛛象徵的可是母愛與大自然繁殖的生生不息 XD;博物館背面面對市中心的是隻花草堆成的巨大小狗,站在軸線端點上以牧羊犬/守護神/吉祥物之姿鎮住從市中心傳來的都市塵囂之氣,從市中心接近它時,第一眼與小狗的邂逅就讓參觀者能夠放鬆心情徜徉在博物館之旅中。儘管許多建築評論家與建築時尚財經媒體把 Gehry 與 Guggenheim Museum 給包裝成世界菁英的形象,但 Gehry 的設計本身是很親民怡人而歡迎大家前來悠遊的,絕對不是設計來讓人崇拜或敬畏大師的。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IMG_2239.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219')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IMG_2027.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214')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IMG_2320.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215')

Bilbao 之旅很不能免俗幾乎就在 Guggenheim Museum 之旅中耗了大半時間,但其實 Bilbao 的 19 世紀巴洛克市中心本身也是個非常怡人的空間,它第一次具體展現了我出國前對歐洲的浪漫想像:寬廣的街道、乾淨的路面、優雅的建築立面與街景、便利的捷運設施、穿戴整齊優雅且氣度雍容不疾不徐的路人、蓬勃的商業活動與辦公區、明亮精緻卻不擁擠的購物與餐飲街區、在每一個人身上不分貴賤地被具體實踐的優雅品味(這個浪漫想像我曾經投射在 Zurich, London, Paris, Brussels, Antwerp, Rotterdam 等大城市,但全部讓我大失所望);即使今天下大雨天空陰慘慘地,每一個人還是都氣定神閒地撐起色調鮮明的大傘,沒有人撐便宜的會被吹垮的摺疊傘唷!連傘都是有品味的。這個城市一點都不像觀光城市,因為街上很少看到東張西望拿著相機猛拍的觀光客,連背包族也不多;也一點都不像工商業大城,因為看不到龍蛇混雜的勞工階級與城鄉移民聚集,也許勞工階級與城鄉移民都已經能自信地在中產階級的行伍中行走而令我忽略了他們的存在。這個城市非常夢幻,有點超現實,但是在街上走一圈真的有一種悠然的舒適感;如果有一天我要到一個城市 refresh 一個星期,我想 Bilbao 絕對是我的首選!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IMG_2183.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216')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IMG_2211.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217')

在Bilbao,我也第一次認識到了巴斯克文化(Basque, Vasco, Euskara)。與 Catalunya 相同,他們都是西班牙境內獨立意識高漲的民族。但與 Catalunya 不同的是,至少 Català 文化是印歐語系,混合了南歐西班牙、義大利與法國的語言與文化;而巴斯克則是完全的獨立語族,其文法與文字結構與任何歐洲語言都毫不相干,他們是在凱爾特人 (Celts) 於羅馬帝國時代前往西歐大遷徙而把印歐語系文化帶到西歐每個角落時, 少數被跳過而沒被同化的文化之一,是最古老的伊比利亞文化!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Celts_in_Europe.pn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7218')

看看上面這張凱爾特人在歐洲的分布圖,以綠色所示。巴斯克在哪裡呢?就在西班牙北部與法國之交那一小塊灰色的。想想公元前兩千年的歐洲可能有多少地方文化,但凱爾特人大遷徙、羅馬帝國大征服、日爾曼民族大遷徙把多少文化都給同化而抹滅了?這個堅強的巴斯克文化居然硬撐了幾千年而存活到現代社會來,回頭想想我們這個在大陸經歷文革而在台灣又被去中國化的中國傳統文化,其實我們已經很幸運了... 不過換個角度想:所謂「中國傳統文化」幾千年來是否也同化而抹滅了不少地方文化呢?
妖孽哪裡逃
版大拍得真好!
下個月即將出發前往西班牙
看完版大的遊記,讓人恨不得可以馬上就飛到西班牙去(H)
姑娘不要怕我不是好人
版大拍得真好!
下個月即將出發前往西班牙
看完版大的遊記,讓人恨不得可以馬上就飛到西班牙去(H)

謝謝你的捧場!我覺得我拍得很普通啦... 白平衡也不太對,一堆下雨天也不知該怎麼拍。
你下個月要去西班牙?一定會有滿滿陽光的,Buen Viaje!
不許鬆手
非常感谢你的分享,你的一篇游记比我上了一个学期的建筑史要好太多了。
後悔過去不如奮鬥將來
非常感谢你的分享,你的一篇游记比我上了一个学期的建筑史要好太多了。

謝謝你的鼓勵!
一篇遊記我不敢說能比建築史課,但我覺得一趟旅遊本身是比建築史課鮮活很多!有機會希望你也能來遊一遊 (H)
見朕騎妓
感謝分享,
馬德里往四方延伸的旅遊,
是我下次再訪西班牙的目標主題~
活得像個女王才會吸引國王
(L)(L)好厲害!!謝謝你的文章(F)(F)(F)
笑襯孤獨
(Y)(Y)(Y)...
旅遊雜誌 好專業.
詳細解說. 甚於任何的討論.
西班牙景點真的是太多. 不容易排旅程. 苦惱中..
懶得取名字
(Y)(Y)(Y)...
旅遊雜誌 好專業.
詳細解說. 甚於任何的討論.
西班牙景點真的是太多. 不容易排旅程. 苦惱中..

我反而覺得景點太多才好排呀,因為隨便找個地方玩都是寶。
乾脆就飛到馬德里住兩週好了,馬德里內部加上可一日來回的周邊景點,這兩週絕對玩不完的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