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圓地方的「1113」─ 福建土樓

騎豬賞月看嫦娥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50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50')
[[ ↑方圓錯落的福建土樓,冷戰時期,還被誤以為是核武發射的導彈裝置,直到SPY來一探究竟後,才發現它是千百年前中國老祖宗的建築智慧啊!然而,走了一趟福建,我還是不知道我的老祖宗從哪來… ]]

福建的土樓有三千多座,分布在西南山區的青山綠水間。形成聚落的被稱為「土樓群」,知名的有高北、田螺坑、河坑土樓群…叫旅人費心記住這些土樓群真不容易,所幸2008年7月,它們有了共同的編號「1113」,正式登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

一早和AJ師傅約在村莊外的銀行見,8點還沒到,他就打電話來了;電話那頭是他客氣地問候,告知我們他已經到了,並要我們慢慢來,不必急。(註一)

打從在台灣上網尋找包車師傅起,AJ就是「書信往來」的眾多師傅裡,讓我感受最舒服的一位(也可能是我有點龜毛);他不僅行程規劃完善,字裡行間也感受得到他的真誠與用心。

倒不是其他師傅不佳,畢竟上網找包車師傅,靠幾封電子郵件往來,彼此素昧平生,第一印象也只能憑「文字」評斷。語氣誠懇的AJ,與其說是個推銷行程的師傅兼導遊,倒不如說像個「朋友」邀請你到老家土樓作客;都是攬客的商業行為,怎麼妥善地包裝自己讓顧客埋單,AJ這點做得還不錯。

碰了面,我們遞上前晚在松山機場買的鳳梨酥當禮物,他又驚又喜地說:「怎麼才剛見面就送禮呀?」我們笑著答:「沒什麼,就是台灣的名產,送給你吃的。」(不僅是台灣人熱情有禮的國民外交,也是種先禮後兵的賄賂XDD)當他知道我們還沒吃早餐,還先帶我們去龍虎山路的市集用餐,然後再去知名的「怪坡」,接著才一路向西朝南靖縣前進。

從廈門市開車到漳州,至少得花3個小時,公路兩旁的景色,從高樓變成廠房,AJ說,台塑企業在這的工業區投資不少,就連陳由豪的工廠也在附近…看來廈門人對台灣的企業家並不陌生。

車子愈往西駛,景色愈漸荒涼,中午12點,我們終於抵達土樓「售票口」了。沒錯…土樓要買票!南靖縣的田螺坑土樓群+塔下村+裕昌樓「一票到底」,每人要價100人民幣,我和老黃運用了一點點「惡勢力」,兩人同行,一人免費。

●閩南周庄‧太極水鄉─塔下村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400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400')
[[ ↑小橋流水的南靖塔下村。這裡漳州著名的「僑鄉」,是第一批中國景觀村落之一,現有300多戶人家。]]

車子一駛進塔下村,讓人有穿越時空來到古代的錯覺。小河兩岸的土造和磚造房子,一間連著一間蓋,不像印象中方圓錯落的土樓建築;或許正值中午時分,旅客尚未抵達這座小村,河堤兩岸人煙不多,更顯愜意。

「塔下村」是由張氏家族開墾建造的,但他們是客家人,所以應該不是我祖先XD。從明代開始在此定居,築起一座座千姿百態的土樓,有方的、圓的,甚至還有「圍裙樓」;直到清朝末年,能蓋樓的土地有限,張家人只好因地制宜,沿著河流蓋起了土木、磚木結構的單院式吊腳樓。

今晚我們要住的旅館就屬這種建築。雖然裡面的牆面和擺設已經翻修得很現代化,但從建築結構看來,還是很復古,據說有兩百年的歷史,我雖半信半疑,但只要住老房子…都開心。(←感覺是種強迫症)

進到屋內,旅館老闆正在用餐,AJ師傅正好趕上一起吃,但因為我們是旅客,所以我們的午餐得另外點菜,老闆娘才會現炒。妙的是,旅館沒提供菜單,要吃啥?全憑老闆娘說了算,雖然聽起來很冒險,感覺菜色和價錢都任店家開,但都入住了,肚子也餓了,沒想太多,先點餐就是了。

老闆娘領我們到透明的冰箱前,我們便開始對著冰箱裡的食材點餐。
「要不要來個梅干扣肉?我們出名的客家菜。」
「要喝個湯嗎?西紅柿打個蛋,要嗎?」
在老闆娘的推薦和我們一來一往的詢問下,終於完成點餐,現在就等著午餐上桌,用一道道美味的「農家菜」來餵養飢餓不堪的五臟六腑。

[[ ↓2樓房間看出去就是旅館的屋頂,櫛比鱗次的屋瓦…我的菜。]]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91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91')

[[ ↓午餐上菜囉!「梅干扣肉」是傳統的客家菜,每一道的份量都足夠4人吃,所以每餐都吃得好撐啊,最後還叫老闆娘份量減少。]]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79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79')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36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36')

光沿著河在塔下村散步,就能看見鄉村純樸可愛之處,那種小時候回爺爺奶奶家才能看到的農村景色,此刻自然呈現在眼前。

[[ ↓流經塔下村的小河呈現S形,恰巧在兩個轉彎處分布著兩座圓形土樓,從高處俯瞰,宛如一個太極圖,因此又稱塔下村為「太極水鄉」。]]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93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93')

[[ ↓很罕見的土樓,呈現階梯狀。]]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95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95')

下午一點多,AJ師傅帶著飽餐一頓的我們「行腳」認識塔下村,尤其絕不能錯過的著名地標「張氏家廟─德遠堂」。這座宗祠蓋著塔下村東面的山坡上,是明朝後期張氏族人為了慎終追遠而蓋;門前除了半月型的池塘,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一旁24支「石龍旗桿」。

塔下村是著名的尚學之村,據說在清朝道光年間,族規就載明,考上「秀才」者可獲得田地,考中「進士」、「舉人」並取得官職者更能在家廟外立石龍旗桿;這矗立在山坡上的24支旗桿便成了塔下村篤重文明教化的最佳象徵。此外,塔下村也是著名的僑鄉,許多後代在東南亞或美加日等國經商成功,並且捐錢造橋鋪路,回饋鄉里。

[[ ↓石龍旗桿。雕刻工藝精湛,底座有分四、六、八角形式,上頭會刻上姓名、官職、生平功績,並雕上吉祥物;若任職「文官」,石龍旗頂則雕「筆尖」,「武官」則雕為「坐獅」。]]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80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80')

[[ ↓德遠堂外的旗桿。這是離開塔下村當天大清早拍的,天空灰濛濛的,氣溫異常的低。]]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76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76')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78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78')

[[ ↓德遠堂的雕刻...紅衛兵。「文革」期間,家廟等建築遭到大肆破壞,張氏族人為了保住德遠堂,連夜雕刻了男、女紅衛兵雕像,並在廳堂內掛上毛主席的頭像和語錄,才使家廟幸免於難。]]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81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81')

或許正值午餐過後,旅客開始活動的期間,德遠堂外湧入好幾個旅行團,廣場瞬間人聲鼎沸。導遊領著自己的團員,不斷介紹眼前的房舍和旗桿,無論是透過手上的大聲公或腰間的小蜜蜂,無非是要讓後面的遊客聽清楚自己的解說;所幸我們是包團,AJ只消向我和老黃解說,省去扯開嗓門的誇張音量。

逛完塔下村後,熟門熟路的AJ決定和一般旅行團的路線「反其道而行」,避開擁擠的人潮,先去裕昌樓,再去田螺坑土樓群,傍晚再造訪承啟樓。

●東歪西斜‧陸版比薩斜塔 ─ 裕昌樓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70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70')
[[ ↑700年歷史的「裕昌樓」分屬劉、羅、張、唐、範五姓族人共同建造。現在看來,裕昌樓徹底體現了“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的優良風水建築,想必裡面住了不少甜蜜的家庭吧?!]]

和一般圓形土樓的外觀看起來沒啥不同,裕昌樓卻獲得了”東歪西斜”的怪譽?因為歪斜的是裡面的建築結構。

建於元末明初的裕昌樓是目前已知的大型土樓中,最古老的一座。樓高五層,每層54間,共270間房。但為何裕昌樓三樓和五樓的梁柱會歪成這副德行?民間說法很多,一說為蓋到三樓時,主人忘了在深夜時送宵夜,讓飢腸轆轆的師傅們心生不滿,鋸出來的榫頭偏小,鑿出來的榫眼又太大,導致三樓蓋完後全向同一邊傾斜,而後四樓又補正;但AJ的說法則是當年建造時,師傅很忙,才蓋到二樓就去接其他case,剩下的交給大徒弟蓋,大徒弟為了展現自己的厲害,把三樓和四樓蓋斜。

Well…眾說紛紜的說法,不管哪個才正確,但屹立將近700年的裕昌樓,歷經幾次地震都沒倒塌,堪稱精湛的建築工藝堪稱奇蹟。然而一踏進裕昌樓的中庭,立馬有種來到市集的錯覺…家家戶戶都是攤販?

[[ ↓你想好好地欣賞一下土樓建築,超大陽傘卻破壞了整體的美感。]]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73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73')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68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68')

中庭的圓周全被超大陽傘佔據,傘下是土樓居民販賣紀念品、茶葉等所謂特產的地方,我不禁懷疑,這些商販是真的住在這?還是只是租個攤位罷了?當我想好好地在中庭欣賞土樓的建築結構時,總會有人向我兜售明信片、風景畫,傘下的居民也會殷切地招呼你喝杯茶,順便邀請你進屋內看看裕昌樓獨有的一口井。

來逛圓形土樓,要先說明一下土樓的住法。土樓不是一戶住一層,而是一戶住三到四層;通常一樓是廚房,二樓是放置乾糧和農具的儲藏室,三樓以上則是臥房,所有住戶上下樓全靠公用樓梯,廁所…也是共用的。(所以幾乎三樓以上的臥室外都會擺放夜壺)

土樓在古代具有相當強大的防禦功能。不僅石頭和泥土混合而成的牆面厚達一兩公尺,能禦箭矢,甚至擋炮彈;土樓它通常只有一個出入口,方便管制,而且一、二樓沒有對外窗(僅一樓有煙囪口),三樓以上才有窗戶,最高樓層還設有射擊口。據說有的土樓內還有隱秘地道,通往鄰近的土樓或田野,便於居民撤退。

[[ ↓裕昌樓好風水。依山傍水、藍天白雲。]]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71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71')

●四菜一湯‧一方三圓一橢圓 ─ 田螺坑土樓群

不到半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土樓印象裡,最經典的一幅美景 ─ 四菜一湯。從觀景台向下俯視田螺坑土樓群,五座土樓排列的方式,宛如餐桌上菜餚的擺設,位在四菜一湯旁的兩排方型土樓,則被戲稱為「筷子」。

「上看一朵花,下看布達拉」是當地人形容田螺坑的順口溜,也有人說「上看是平面,側看一條線,下看像宮殿」,總之,不同角度觀看田螺坑土樓群會呈現不同的樣貌。

[[ ↓瞭望台向下看「四菜一湯」,的確也像一朵花。這是當地人畫的畫作,最上方的「文昌樓」是南靖縣內唯一的一座橢圓形土樓。]]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49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49')

[[ ↓側看一條線。哪裡一條線?比較像階梯啦。]]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52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52')

由於此處盛產田螺,所以六百年前先人「黃百三郎」來此住居時,便以養鴨子維生,鴨子吃了田螺後經常生下“雙黃蛋”,賣個好價,生活也因此富裕。養鴨少年變身多金富紳,興建土樓抵禦強盜土匪的侵略是黃百三郎的要務;於是四菜一湯中間的那鍋湯─「步雲樓」則優先播被興建,緊接著,三邊的圓樓,即和昌樓、振昌樓和瑞雲樓也在隨後的六七年間建成。

看過了方樓與圓形土樓,南靖縣內唯一的一座橢圓型土樓─「文昌樓」則極具話題性。1966年「文昌樓」興建完成,因為當時正值中國的文革時期,重視讀書,所以取名文昌。建成橢圓形除了紀念先人養鴨,也因為橢圓形能容納比圓形更多的戶數和人口數(好聰明啊!)。

逛田螺坑土樓群時,很舒服,很悠哉。或許今天是星期天,旅客本來就不多,也可能AJ的「反其道而行」路線奏效,少了喧囂的觀光客瓜分此刻的愜意,我們可以盡情地在五座土樓間閒晃。

趕在晚餐前,我們要去最後一個土樓群 ─ 高北土樓群。

●天助人助‧土樓之王 ─ 承啟樓

中國人很有文采,幾乎所有景區都有所屬的順口溜。「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套圈,歷經滄桑三百年」這的確是承啟樓的最佳寫照。

造訪高北土樓群最知名的「承啟樓」前,隔壁還有幾座土樓可供免費參觀,歷史最悠久的「五雲樓」是最不起眼,但卻令我印象深刻。斑駁毀損的土牆是600多年的歲月痕跡,向內傾斜凹陷的牆面則是地震遺留下的產物;走進裡面,庭院裡的雜草突顯土樓的滄桑孤寂,抬頭的視線也全被密布的鷹架擋住,我只能從它們交錯出的幾何圖形間,窺視土樓的建築結構。

我拿起相機隨意拍照,一個年約八十歲的老婆婆出現在我面前,並用極具鄉音的閩南話和客家話,殷切地向我們介紹祖先留下來的骨董,即使我聽不太懂,但她親切的笑容讓我覺得友善舒服…「這座土樓終於沒有商業氣息了」。巧的是,AJ和她閒聊後發現原來曾經是老鄉,因為老婆婆和他父親有著共同的朋友。

[[ ↓電風扇網上的蟹老闆。風扇網廢物利用堪稱“生活智慧王”,也是種居家的裝置藝術;問婆婆為何曬螃蟹殼?她說曬乾磨粉當藥吃,但我卻只想到「甲殼素」…減肥用的。]]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43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43')

看完了五雲樓,緊接著就是隔壁的土樓王─承啟樓了。為何傍晚是造訪承啟樓的最佳時機?因為依規定,承啟樓不能讓遊客登樓參觀,但部分居民樂於在警衛交班的此刻,溜出來,盛情邀約你上樓,然後…向你收取一點「基本費用」。

對居民來說,這是門很好的生意。畢竟「帶你上樓」不花任何成本,還能從中獲取微薄現金,同時也滿足了遊客的需求,堪稱雙贏!更重要的是,居民會直接帶遊客從側門進入承啟樓,省去大門的「驗票」手續…這樣懂了吧?

我們在承啟樓外閒晃,邊拍照邊等居民找上我們。此時,一個手抓芹菜的紅衣大嬸朝我們走來…
「看過承啟樓了嗎?買票了嗎?我帶你們進去,一個人10塊就好。」她說,
「10元?不是5元嗎?太貴了吧?」AJ回答,
「本來就10元啦!」大嬸急忙澄清,
「不要不要,太貴了。」AJ給了大嬸軟釘子碰,
AJ要我們別急,等等一定還會有其他居民來招攬,我和老黃倒是很淡定地「靜候佳音」。
過了一會,芹菜大嬸又緊追不捨地靠上來說:「好啦好啦!就5塊錢吧。」

從側門進入,立刻左拐彎沿廊道上樓梯,大嬸手裡依舊抓著那把芹菜,看似晚餐煮到一半,就衝出樓攬生意。上了四樓後,她客氣地說:「好啦,你們就自己逛逛,已經進來就可以出的去,那先跟你們收錢。」當我和老黃一人掏出5元人民幣給她時,她嘴裡又嘟噥著:「你們真是小氣,10元不貴的呀!」這話著實令我翻白眼,受不了聽她的碎念,我便笑著回她:「大姊,妳快回去煮飯吧!看妳手裡還抓著一把菜呢。」

[[ ↓芹菜大嬸領著我們從側門進入承啟樓,透過畫面您可以看到,我們現在正要「進行一個上樓的動作」。]]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57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57')

[[ ↓土樓之王‧承啟樓。從四樓往下看,深深覺得這個建築太壯觀了!]]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61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61')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66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66')

承啟樓是江姓家族所蓋,前後耗時83年,外圈4層樓高,400間房,全盛時期可以住進800多人,現在大概只剩一半。承啟樓雄偉之處,即是它紮實緊密的四圈建築;從四樓往下看,看不到一般土樓中間該有的庭院,因為全被同心圓的建築給占滿。

我們趁著微弱的夕陽餘暉,在承啟樓的一樓迴廊間閒逛,結果卻在「第二圈」的建築外看見一盆水,裡面泡著一把熟悉的芹菜。老黃問:「這是該不會是那大嬸的芹菜吧?」我心有同感。果不其然,走沒多久便遇到剛才帶我們上樓的大嬸。
「你們看完啦?」她笑著說,
「大姊,妳就住在這間啊?」我問,
「這是我家,但我住在附近。你們今晚住在哪裡啊?有沒有住過土樓?」她殷切地追問,
「我們住在塔下村的旅館,你們這裡有得住啊?」
「有啊!下次你們再來,要住土樓可以跟我說,不貴的,我的手提電話是…。」

經過兩度和芹菜大嬸的交手,讓我深深覺得「林阿姨」極有當商人的潛力,也或許…她本身就是個商人吧?

[[ ↓土樓之王。承啟樓始建於明崇禎年間,清康熙時期竣工,歷時83年。]]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60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360')

來到隔壁的「僑福樓」時,天色已經全黑,AJ師傅恰巧遇到老朋友,便進屋去閒聊幾句,我們自己參觀。這是一座帶點西方色彩的土樓,「祖堂」的四根石柱與花崗岩地板,頗具歐洲建築特色;原來是旅居緬甸、美國的江氏三兄弟於1962年所建造的,更因為家族內曾出過11位博士,因此又有「博士樓」之美稱。

傍晚六點半,離開高北土樓群準備返回塔下村吃晚餐,結果才到旅館沒多久,老黃就發現他皮夾掉了!我們一直回想,最後一次他拿出皮夾的時機,大概就是在承啟樓頂付錢給芹菜大嬸,在那之後,便沒再付過任何款,皮夾卻不翼而飛!

雖然裡面的人民幣所剩不多,但AJ師傅還是速速把飯吃完,趕快載我們回承啟樓找皮夾,結果當然是…毫無所獲。

註一:基於廣告化的疑慮和尊重「背包客棧」其他師傅,我以AJ作為代稱,有興趣或有需要的朋友,歡迎私訊問我。

原文請參閱: 叫我"迪勃爾"吧。
【中國】天圓地方的「1113」─ 福建土樓(上) (http://debore.pixnet.net/blog/post/266483588)
北巷思嫿雨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421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421')
[[ ↑樓老,人亦老。正如世界上大多數的偏鄉,年輕人口外流嚴重,在土樓裡閒逛,老弱婦孺是我最常見到的臉孔;然而2008年被UNESCO列入世界遺產後,年輕人漸漸回來了,做點小生意…一起搶賺「世遺財」。]]

經過昨天密集式的土樓巡禮,我已出現些微的「審美疲勞」,尤其是對圓型土樓。但既然來了,還是要把握時間再看看塔下村,於是我早起去張氏家廟前散步兼拍照;少了遊客喧囂的清晨,我站在半月型的風水池前,看著石龍旗桿發呆,享受低溫裡的片刻寧靜。

一個老伯走過來和我閒聊,邀我進去家廟參觀,我向他道謝,並跟他說我昨天已經看過了,他接著又向我介紹石龍旗桿的歷史,即使我聽不太懂他濃濃的鄉音,但我還是領受了他的熱情與好客,也深深在內心裡感謝他沒有對我使出任何商業手段。

前一晚AJ師傅便口頭告知今天的行程會由旅館老闆娘的兒子代勞,這樣的變動,尚在我們可接受的範圍。今天依舊有兩個土樓群要逛,一個是「河坑土樓群」,一個是「雲水謠古道」及周邊的「懷遠樓」及「和貴樓」。

●南靖山谷看北斗七星 ─ 河坑土樓群

旅館小哥(暫且這樣稱呼他)只是不發一語地開著車,充分扮演司機的角色,但卻不負責講解任何景點。到了河坑土樓群的瞭望台下方,他淡定地叫我們自己爬上山去,他則坐在車內等我們下來;一整天下來,他幾乎就是這樣默默地,話不多。

[[ ↓河坑土樓群。由十多座土樓組成,我認為是福建眾土樓群中,最不具觀光商業化氣息。]]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420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420')

氣喘吁吁地爬上瞭望台,又爬了下來,準備“直搗”河坑土樓群。或許今天是周一,遊客本來就不多,早上九點多,河坑土樓群裡也只見少數的居民在活動,絕大多數都是長者,我們就這樣愜意地到處亂走,旅館小哥哪兒也不去,就待在村莊的入口處和村民閒聊,反正我們逛完了總是得回到這裡,他也不怕我們落跑。

逛完了河坑,接著再去看一個不知名的媽祖廟,然後再轉往「懷遠樓」;一路上,人煙稀少,在觀光景區可以避開人潮,有種莫名的幸運,但等我們走到懷遠樓時,我已經開始對土樓建築沒有特別的fu了,無論是圓的方的。

趁著天氣好,到處拍拍照殺時間,因為我們要被旅館小哥「放生」到下午2點多,AJ師傅才會來接班,他就此跟我們說掰了。

顧名思義,「懷遠樓」就是以“懷念遠方親人”來命名,當然也期許子弟要胸懷大志,眼界要開闊遠大,以求更上一層樓。沒想到,中國人蓋樓造橋鋪路,光是命個名都可以意義深遠,真不愧是個充滿文化與文學修養的民族啊啊啊。

[[ ↓懷遠樓。建於1905~1909年 ]]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427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427')

[[ ↓門前的廣場是曬稻榖的最好地點。]]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424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424')

[[ ↓走廊的屋簷是曬菜晾衣最好地點。]]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426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426')

[[ ↓從懷遠樓看隔壁屋頂。]]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425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425')

即便前一天已經登上土樓王─承啟樓,但我還是忍不住花了5塊人民幣,上樓參觀,老黃則興趣缺缺。的確,懷遠樓上的景致並沒有前一天承啟樓的來得驚豔,隨意拍了幾張照片,就下樓了。

從懷遠樓轉往雲水謠的路上,觀光景區的特徵愈漸明顯,遊覽車、大批遊客、攤商…讓我開始懷念幾個小時前,河坑土樓群裡的寧靜與樸實。黃土路旁的一處民宅正辦著喪事,和台灣鄉間的傳統喪禮一樣,鑼鼓嗩吶被吹奏得震天響,至少稍稍沖淡了周遭的觀光氣息,讓人有一種貼近當地生活的錯覺。

[[ ↓對我來說,雲水謠最經典的view就是這棵大榕樹了。]]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75709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75709')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75711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75711')

[[ ↓大樹下,小河邊還有桌椅可以讓你坐下來泡茶…但是要收費的吧。]]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75710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75710')

雲水謠古道本名叫「古幽道」,而村莊本名叫「長教村」;秀美古鎮常被和“浪漫愛情”做連結,其實是因為電影「雲水謠」在此取景的緣故,據說在福建土樓“申遺”成功後,這裡就正式定名為「雲水謠古道」了。

《雲水謠》是2006年兩岸合拍的電影,由李冰冰、徐若瑄和陳坤主演,妙的是,我竟對這部電影毫無印象?掐指一算,2006年12月我正在成功嶺當大頭兵,然後接著就展開了大馬軍旅,no wonder…

或許審美疲勞作祟,我和老黃吃過午飯後只在村裡散步閒晃,完全提不起勁去逛任何店家,買任何紀念品(我有惦記著要買明信片…)況且,我覺得雲水謠古鎮的商業化程度,和其他土樓群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且賣的商品差異化並不大,也就是說兩天走下來,不只景觀一致,連紀念品都同一款的。

然而長教村裡那十公里長的鵝卵石古道、長教溪岸邊數十棵的百年老榕樹,還是挺值得細細品味的;尤其天氣晴朗時,藍天白雲和蒼鬱古樹在溪裡形成的倒影,無疑是雲水謠景致中,最唯美的一幕。

[[ ↓雲水謠的古榕佇立在長教溪畔。]]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423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17423')

沿著河堤往「和貴樓」方向走去,沿途的鵝卵石古道,每隔幾公尺就會有攤商出現,冷飲、玉米、古玩…什麼都賣,讓你在遙想古人的同時,卻又不時把你拉回現生活中。唯一和古道相互輝映的,是岸上牆面斑駁的古厝,以及崢嶸的古榕樹。

從中午到現在,AJ師傅一直傳簡訊跟我詢問遊玩的進度,以確認下午碰面的時間和地點,最後我們約在「和貴樓」,這次土樓之行的最後一站。

[[ ↓好一個小橋流水人家。]]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75715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75715')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75712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75712')

●南靖山腳看四奇─和貴樓

看完了小型、中型、大型及超大型的圓形土樓後,終於,「和貴樓」是座方形的土樓,而且還是南靖最高的一座,共五層樓,21.5公尺高。

“和貴”兩字顧名思義就是「以和為貴」。人稱和貴樓有“四奇”,剛才說過的最高方樓是第一奇,至於第二奇,我覺得很酷…它蓋在沼澤上,而且屹立不搖兩百年。據說,西元1732年在建造和貴樓時,當時的簡氏家族只認定它是塊風水寶地,但沒想到蓋了第一層樓就往下沉,為了堅持下去,只好找人在沉下去的樓層牆上,打入上百根的排樁當底,重新夯土再蓋一次。

和貴樓因此被稱為是沼澤上的一艘大船或一座城堡,每個導遊帶你來參觀和貴樓,一定會叫你下去跳一跳,所以就會產生這樣的畫面…

[[ ↓大家都忍不住下去跳一跳,感受沼澤上的地面…有一種莫名的彈力喔!]]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75716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75716')

少了導遊的解說,我和老黃漫無目的在一樓閒逛,說時遲那時快,AJ師傅突然從外面跑了進來,跳進中間的天井,蹬了幾下,然後立刻說起和貴樓的建築特色,還邀我們下來跳一跳。

土樓內的兩側,各有一口井,其中一口的井水汙濁不堪,另一口卻是清澈見底,被當地人稱為「陰陽井」,此乃和貴樓的第三奇;當地區民說,這兩口井是龍的眼,混濁的那口井便是牠被弄瞎的一隻眼睛…well,我想聽聽就好。

至於第四奇是啥?讓我們看圖說故事。

[[ ↓和貴樓外面,有個類似三合院的矮厝建築,包覆在土樓的主要入口外。被稱為「厝包樓」。]]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75718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75718')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75717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75717')

[[ ↓進到和貴樓內,即可看見中央的私塾,私塾同樣是矮厝的建築,被稱為「樓包厝」。]]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75719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7283&pictureid=375719')

和貴樓的第四奇便是這種厝中有樓,樓中有厝的建築結構,而當地有句諺語便是(請用台語唸):「厝包樓,子孫鰲(厲害);樓包厝,子孫富。」當AJ師傅從嘴裡蹦出這句俗諺時,我又再次體會到中國語言的奧妙。

和貴樓中央的小方厝便是簡氏家族的私塾,門口高掛著「進士」匾額,時時刻刻提醒著簡氏的後代子孫奮發求學,畢竟祖宗裡有人高中進士呢!

準備離開和貴樓時,突然有一個女子叫住AJ師傅,這女子正坐在某戶家門口,顧著那兩坪不到的小攤位,AJ師傅欣喜地向前寒暄。後來AJ師傅告訴我們,那名女子是她的小學同學,原本大家成年後都離開家鄉到廈門等大都市打工,直到土樓2008年「申遺」通過後,不少年輕人便回到家鄉,開始做點小生意,賺點觀光財。

開車返回廈門的途中,AJ師傅和我們聊到土樓觀光,他也覺得當地的旅遊產業還不夠成熟,甚至沒有特色;走遍每一座土樓,賣點幾乎都是茶葉、紀念品、複製畫等,逛上一天還可以,如果要走個兩天、三天,難保不會看膩?

無論是人為或自然所留下來的景物,被後人冠上了「世界遺產」的殊榮,身價便水漲船高;但說白了,我們也只是沾了前人的光,占了歷史的便宜。後人如何善用並活化這些資源,如果土樓想發展永續觀光,恐怕得去面對的。(當然也可以繼續這樣下去,畢竟,好像沒什麼「非這樣不可的」。)

不過至少當地人以現存的土樓資產吸引遊客上門觀光,並向後人介紹這是先祖為了「抵禦盜匪、防範野獸」所蓋的特有建築,也算是物盡其用、發揚光大;倘若只是打著「發揚客家文化」大旗,因此在台灣拆古窯蓋新樓,試圖打造一棟與當地既有客家文化大相逕庭的建築…這,就又另當別論了。

今天是跨年夜,我們也沒研究廈門有啥跨年活動。在預定好的飯店門口和AJ師傅握手道別後,我們稍做休息,便前往中山路覓食和買伴手禮;再回飯店看電視直播的跨年晚會。蔡依林、周杰倫…清一色的台灣歌手都出現在大陸的電視台裡和粉絲道新年快樂,那…我好奇,此刻究竟是誰和台灣的民眾一起迎接新年的到來?

原文請參閱;叫我"迪勃爾"吧。
【中國】天圓地方的「1113」─ 福建土樓(下) (http://debore.pixnet.net/blog/post/266483606)
香煙愛上火柴
介紹的很好 希望十月中過去看看 謝謝分享
眉眼帶笑
介紹的很好 希望十月中過去看看 謝謝分享

多謝!希望你也喜歡土樓,旅途愉快呀!別忘了嘗嘗他們的農家菜
擠不進的世界就別擠了
感謝分享,照片實在太漂亮了。
始于心動止于枯骨
謝謝您的分享,您的文字與相片,讓我仿佛又重遊了一遍。
你謊我慌
非常謝謝您的分享,讓我又回憶了一次~!
他會發光卻沒照亮我
看著您的文字介紹與相片,彷彿自己走過了一遭,很精采!!
可以讓我哭但別讓我輸
好豐富的介紹
還有好多照片 讚
該使用者太懶還沒想好匿稱
我表示看到吃的就受不了 饿啊
眾人心歡襯我心酸
去年底是到廈門當地參加二天一夜的團去土樓的,我們是住在雲水謠,一座很漂亮的古鎮。
每個土樓群都是由在地居名來做介紹導覽。實在太佩服您強大的記憶能力了,因為聽到後來資訊都錯亂了,謝謝您這麼細心且豐富的說明,回憶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