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千里能相聚-- Quimper(坎佩爾)

從初見之歡到久愛不厭
今年法國、德國遊,第二天本來打算到島嶼玩,沒想到竟然因為開不到住宿的大門而遲去碼頭,到達後又迷路,結果連船尾都送不到......

唯有節目調動,先完成把第三天的行程──Quimper(坎佩爾)。

從Brest到Quimper, 坐公共巴士需兩小時。抵達後本想向旅遊中心查詢回程時間,卻發現自己仍帶着香港人心態來玩,忘記了在歐洲,旅遊中心星期天不開門。向一位候車的女士查詢,她一臉緊張道:「今天回Brest的巴士只有一班,12:30在火車站開出,你要盡快去乘車!」甚麼?不是下午5:30離站嗎?她打開時刻表,上面的確寫明,6號星期日,回Brest的車有一班!為了保險,她還向一名路人請教,兩人都確認了這個不幸的消息!

遊不了島嶼,坐了兩小時的車來Quimper,連木條屋一條木刺都未看到便打道回府,真的是天注定要運桔一場嗎?女士說,可以坐火車回Brest,但價格是巴士的兩倍……兩個熱心人催我快點去火車站,要不然回不了Brest。當時真的想哭,也不斷懇求有奇蹟出現。
沿着Odet小河跑往火車站時,一面狂拍照,見乜影乜,千里迢迢來到,至少拍個夠本吧。

到了火車站,想過不如用火車回Brest, 票價比巴士貴,但如果能換取留在Quimper的寶貴時間,還是值得的,況且這幾歐元車資,跟機票屬蚊髀與牛髀。向職員查詢火車來回時間,他把電腦顯示屏轉過來給我看……咦,等等,在最底部,有個"car",5:45分出發……Car就是從Brest過來的巴士的名稱呀!

離開車站,有種失而復得的感覺,感動得幾乎落淚(很濫情好不好),幸好,小妹跟Quimper是有緣的。

由於旅遊中心休息,手裏沒有地圖,但歐洲老城鎮不外乎以由空地、教堂和市政廳組成的廣場為中心,而教堂通常是最高的建築物,所以找到它就行了。到達市中心大概是午餐時段,星期日很多店都關門了,唯獨St-Corentin教堂最熱鬧。穿着綠色袍的神父在門外跟會眾寒暄,小孩子則在廣場奔跑,為陰寒天氣添幾分暖意。
教堂外部。Corentin是當地一個主教兼聖人,也是Bretagne地區發展初期七聖人之一。

當我以為,還不是又一間歌德式教堂......
原來玄機在裏面:中殿微彎,沒有跟祭壇形成一條直線。每個教堂從高空看,都是一個十字架,祭壇的位置就是主耶穌被釘在十架上頭所在的位置。有說因為主耶穌在十架上頭不是四正的靠在木板上,而是微側,所以St Corentin 教堂中殿設計微彎、符合當時情況,另有說是因為土壤鬆軟,建築師按地勢調整位置。
教堂對出的廣場Place Saint Corentin
1060508
霸氣Merry-go-round, 不止木馬咁簡單,有獅子、天鵝、駱駝,還有飛機和電車
穿着Mark哥褸的小傢伙好活潑,樣子有點像Matt Damon。長大後會不會是型格演員呢?

難得來到Bretagne,當然要嚐嚐目前香港熱賣、發源於此地區的Crêpe(可麗餅)。事前沒有做資料搜集,但我猜這類不需超高技巧和珍貴食材製作的菜式也不會壞到哪裏,餓了隨意進一家Crêperie。幸運地,坐下來沒多久便有很多疑似本地人進來,那麼至少不會差吧。
咸餅Galette, 有所謂的 "Complet", 又稱FOJ (Fromage=芝士, Ouef=蛋, Jambon=煙肉)甜餅Crepe, 有拖肥醬、蘋果和雪糕。後面紅白小杯為當地傳統飲料Cidre, 可說是有氣蘋果酒。雖然酒精只有2-8%, 一喝下去直覺中伏,離場時臉紅過關公,加上飯氣攻心,幾乎在廣場上睡着了。

說起吃這回事,很少倚賴推薦文,因為現在鱔稿很多,又怕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而且「好吃」絕對沒有頂點,加上人人口味不同,很難比較;只要吃得高興,已算賺到。

星期天的Quimper格外寧靜,拍建築物不怕有人遮擋,卻少了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故事。不過,能逃離煩囂、在起始於12世紀的石板街Rue Kéréon蹓躂,細看外牆漆上鮮艷顏色和以搶眼粗木條點綴又有點歪歪斜斜的小房屋,對來自人滿之患地方的人來說,別有風味。(Quimper政府一定沒想到「人煙稀少」也是一種賣點吧)
從Rue Kéréon看教堂
原來Macaron(馬卡龍餅)專賣店叫Macaronier, 就像Crêpe店叫Crêperie, 有時法語挺高效率的(撇除9999=9000+900+4x20+19)
木條屋的木條裝飾用,用色大膽,有些還結合了不同素材,例如細本塊和石塊,為城市平添生氣。
Quimper以陶瓷出名,設計和手工都非常有地區特色/Bretagne地區傳統服飾特色在於女士們戴的高紗帽,但現代人當然不會穿成這樣去交手機月費和買餸,一般只能在節日看到(說不定晚上在昏暗的街角可以看到)。

已經不知道有多久沒如此漫無目的而安心的在異地散步、幻想着幾百一千年前居民穿着長裙和騎着馬在街道穿插的情況。由去年遊德國、烏克蘭,到今年回訪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行程豐富,縱使在同一城市留上幾天,但總是有一大堆目標景點,忙得不可開交,今次在Quimper有種「到了再算」的「計劃」,而且城裏沒甚麼特別東西,反而讓人把視線分散在四周、集中感受古城魅力。
建於14世紀左右的木條屋,在Quimper舉目皆是

1989年,法國文化通訊部正式將Quimper列為「文化、歷史之城」,不得改變外觀;難得這些木條屋沒有全部變成旅館、酒吧,有疑似當地人出入;住在一所如此可愛的房子,何等幸福(居民:冇熱水冇電,鑽牆要申請,有幾幸福?)。而且,一個地方不用靠模仿、抄襲或加建些甚麼,僅保留舊建築物,足以媲美「主題樂園」,夢幻得像童話故事的場景,讓人羨慕又妒忌。可能越少或越舊的,就越令人覺得可愛、珍貴。也許,下個世紀,人們會覺得屏風樓或懸棺露台很可愛,或者,幾百年前的人,對木條屋不以為然。
Place Terre-au-Duc,有很多木條屋的小廣場,平日有很多餐廳營業,旁邊的市場也會營業的。

都走了幾圈,不得不承認有點悶,尤其是店都沒有營業,只能Window shopping。
在朱古力(巧克力)店外拍超大塊朱古力,被一位先生問小妹是不是日本人、是不是要抄襲;算吧啦其實我準備打爛玻璃搶走朱古力好不好。

離開市中心,來到Odet河邊,藍天倒影在偶遇有魚兒游過、泛起漣漪河水上,河上有十多二十條小橋,設計各異,有的因日久失修而封閉;河堤間中有老人坐在河邊看車子經過,或帶着大包食材蹣跚而行,河堤兩邊遍地黃葉,即使藍天陪襯,仍顯得有點蒼桑。
為了拍這幀照片,不懂游水的人推開橋的小閘走到滑滑的階梯蹲着拍照,有點怕會客死異鄉(當時人很少,可能浸了半天也不會被發現),但為了留住美景,沒辦法啦~圖中圓圓的大樓為州份辦公室。
在河畔散步,不要忘記留意一下由Olier Mordrel操刀為攝影師Joseph Villard打造的Paquebot風格Ty Kodak小房子,1933年啟用,2006年被列為古蹟。Mordrel除了是名建築師,亦是一名分離主義分子,統領Parti National Breton (Breton National Party),在二戰期間竟配合納粹政權尋求獨立,納粹黨亦為他在德國安排房子,後來德國投降,Mordrel的政黨被解散,他亦被監視至終老。
沿着河流,走往火車站,這樣,可愛的木條屋在我身後,越來越遠。

天氣(和wifi)令人依戀溫暖的候車室,結果在汽車出發前的半個小時,已經買票等車,順道跟家人聯絡。期間看到一個美國人買票時有點勞嘈,因為年輕售票員完全不懂英語,那美國人也只懂幾個法語單字。有時候,語言障礙給旅程帶來阻滯,但也是一種樂趣,當然沒有人叫你在時間緊迫時挑戰身體語言潛能,但去到陌生地方,不妨帶筆記簿,方便寫寫畫畫,或預先把圖片、地圖存在手機,拿給職員看。

回程途中,再次經過美麗的Chateaulin和不知名小鎮,當Quimper越來越遠,深知自己將會掛念那種寧靜一段時間,但同時又不覺得她美好得會改變人生,是風景多看了而變膩嗎?

本身懶底,到Bretagne除了去島嶼,沒有想過要看甚麼,幸得瑪麗介紹,把Quimper排進行程,與木條屋來個近距離接觸,享受彷如有內涵、有底蘊的古老小街。世界上總有看不完的風景,人生也總會有後悔,沒有計劃不是錯,當保留驚喜吧。

~~~~~

交通資訊:
從Brest前往Quimper, 可在火車站外迴旋處(Gare Routiere)乘坐31號(ligne 31)公共巴士(car)。自Quimper回Brest, 在Quimper火車站旁上車最保險穩陣。另外還可以乘火車,詳情參看Quimper政府網站 (http://en.quimper.fr/662-travelling-to-quimper.htm)。

圖文並茂交通資訊及更多圖片,請到這裏 (http://blog.roodo.com/lostprophets/archives/26054488.html)。
墨城煙柳舊曲絕
好寧靜的小城鎮~ 謝謝分享
我明年也會到Bretagne 不過我是去Rennes跟Saint-Malo
期待看到一間間的木條小屋!
時光深巷
好寧靜的小城鎮~ 謝謝分享
我明年也會到Bretagne 不過我是去Rennes跟Saint-Malo
期待看到一間間的木條小屋!

謝謝你的回覆!
因為今次旅遊以Brest為據點,所以到了Quimper :)
祝你玩的開心,那邊的可麗餅很好吃,香港吃到的不是那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