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車二驅孤騎闖雪域(2005.05.15-06.04)

睫毛托不住淚
二驅孤騎闖雪域(2005.05.15-06.04)
有人說,西藏是人間離天堂最近的地方;
西藏人說,神並不在天堂,而是住在西藏。

在海拔8000公尺的高峰下,這裏的人們確實和我們平地上的人們截然不同。
從他們的民謠歌詞中,不難發現,他們對生命的態度與惜福………..
燈燈不絕,家家白度母。
八萬四千頌三寶,無根樹下悟虛名。
一滴淨水,永駐人間萬年春。
在走入西藏的路上,不時看到藏民三步一磕頭,五體投地行長禮拜向拉薩,拜向布達拉宮........,心中就有無限的崇敬與感佩,崇敬他們對宗教的虔誠,感佩他們無舍今世追求來生的生命觀........,他們放得下,相較我們的俗世,卻緣於太多的不舍與放不下。

2005年四月,完成這次走入西藏的人員組成與計畫籌備,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放棄獨行俠式地旅遊模式,組成份子主要是小學同學,他(她)們現旅居國外,對祖國有無限懷念與憧憬,在工作與家庭兩無後顧的狀況下,加入我的西藏行計畫,我得到的是以後二十天艱苦旅程中的友人相伴,失去的是配合團體的自我;事實上由於彼此三十多年的隔閡,四人之間交互發生矛盾,不時有冷漠場面出現,但也由於彼此年齡都到了一定歲數,人際關係也總能在微妙處獲得改善。
這次行程原始計畫共30天,起于江蘇南京,止於廣東東莞,但由於行程後半段的審美疲勞及四人關係冷冷熱熱,更重要的全程我一人獨駛已到筋疲力盡的地步(友人都會開車,但無國內駕照),眾人決議原本蘭州到若爾蓋及川西的計畫更改至西安,在參觀兵馬俑、始皇陵後,結束團體行程,一人直飛香港轉機,另二人飛廣州訪友後轉機出境,我則獨駛一千三百餘公里返回揚州,結束這趟夢寐以求但首次非單人的單車神妙之旅。這次旅行我熟讀了網上每篇進入西藏的遊記,對乾、雨季可能碰到的各種路況有了最大的心理準備,由於個人修車技術的貧乏,相對準備的硬體除了修車工具、一桶機油、20升汽油桶、補胎工具及拆下後掛備胎外均付之厥如,並非我藝高膽大,而實在準備了也不會換裝,所幸滇藏、川藏全程天候亮麗,除了紮壞一個輪胎、補胎一次及前保險杠內側支架脫落、中網斷裂與水箱護罩坎勾全斷外,沒有其他重大的車體損傷,實在幸運得很!
也可能有車友會問既進入西藏,為何不前往阿裏?不到日喀則?不到樟木進入尼泊爾?不到珠峰基地營?如我標題所言「闖」字,由於無法取得入藏紙,很多地區有很多限制,如在拉薩住宿要非朋友的幫忙,否則會面臨何種問題不得知,其實還有一個原因,西藏的道路在可預知的二三年,將有翻天覆地的改變,既然不是享受困難地形通過的快感,那未來在政策更開放、路況更佳的狀況下享受大山大水的美景,豈非更是人生樂事?!
至於最擔心的高山症,由於滇藏、川藏線逐步升高,身體獲得最佳調適空間,除了在芒康(3600m)有輕微不適外,爾後竟沒有在高原的感覺。

流水帳列述如後,供來者參考:
總里程數:10390km
平均油耗:9.38km/升
總支出:21513元
加油費:4517元(1107.49升)
過路費:1907元
停車費:72元
住宿費:5522元
餐食含水酒:3474元
參觀門票:2720元
行前及行程中保養:2260元(含新購輪胎1000元)
儲備乾糧飲水飲料:283元
抗高山症藥及雜支:759元

989
不交電費瞎發啥光
D1(05.15)揚州101-南京28-祿口國際機場28-南京(天氣晴)
2005年五月十五日下午三時,籌劃多年的西藏行自揚州出發(54810km),走寧通高速過長江二橋,經南京繞城高速、機場高速到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友人自國外陸續飛來,接機後進入南京市區,住入解放路三星級的香樂酒店,朋友代訂原是238元豪華標間,更改為一般標間180元一晚。
傍晚時分先至新街口及金鷹百貨逛街,讓友人感受祖國近年的進步與繁華,後乘計程車至夫子廟参觀並小吃。
夫子廟是供奉和祭祀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其全稱是「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廟」,簡稱「文廟」。孔子自古被人們尊稱「孔夫子」,故其廟宇俗稱「夫子廟」。始建于宋景祐元年(西元1034年),由東晉學宮擴建而成。這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歷經滄桑,幾番興廢,清同治八年(西元1869年)重建之後,於1937年遭侵華日軍焚燒而嚴重損毀,1984年復建的夫子廟保留以大成殿爲主體的明清風格及廟市街景合一特色的古建築群。被譽爲秦淮名勝而成爲古城南京的特色景觀區,也是蜚聲中外的旅遊勝地。1991年被評爲「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
我對秦淮河及夫子廟最早認知,全部來自獨孤紅的武俠小說,這位專寫明清時代宮闈內幕的武俠大師,幾乎每部小說都會提到這龍蛇雜處、卻也是匡清復明志士豪傑隱市之處;我們在夫子廟點了有名的秦淮小吃,純粹是吃名氣,結果對小吃內容及服務態度皆感不滿,喝了八瓶未冰的珠江啤酒(一瓶十元,以後一路上很難喝到冰啤酒)共花費159元,加以洗手間使用不便,所幸同學們事前心理建設的好,甫下飛機,正處於亢奮的蜜月期,並未受太大的影響。就是嘛!回來是看偉大的好山好水,不是小鼻子小眼睛給自己不舒服。

990
老子不是限量版是絕版
D2(05.16)南京154-合肥362-九江142-南昌370-株州(晴轉暴雨)
早上六點四十分退房離開酒店(55017km),因於平日生活習慣差異,同學們很不習慣如此早起,可是路途迢遙,加以各種安全因素,非必要我絕不願夜間行車趕路,這是彼此相處的第一天,我必須強調早起的重要,如果睡到中午,那行程要加一倍的時間。
車於南京市區走長江大橋過浦口區於大姚庄接上「寧(南京)合(肥)高速」,寧合高速去年八月自蚌埠返揚途中曾多次走過,當時因修路寸斷難行,如今路面甫刨除重鋪高級瀝青,路面平整車行其上,靜寂無聲,除了車上音響散放出的音樂聲外,就是車輪輾過路面的輕滑聲,這當是行駛高速公路的最頂級享受。
路間及兩旁不知名行樹綻放小白花無數,不僅將翠綠行樹染白了頭,就連落花片片鋪滿整條高速公路,遠遠望去似雪花飄墬,當有「五月雪」之情,更令人驚奇的是粉蝶萬千飛舞期間,整條高速公路遠遠望去就是黑亮的路面,翠綠的行樹,染白的樹梢與落英繽紛的路面,加以數不清的粉蝶飛舞,直如人間仙境;當時想到的是去年十月底在雪封的北疆白哈巴村村長所說:五月份雪融草木復甦,野花盛開在大草原,想到哈薩克及圖瓦族男女騎馬穿梭嬉春的畫面就不禁神往,而如今駛著大陸風越野車煞風景闖進美麗圖畫中,若是如想像中般騎著駿馬進入,馬兒怕不慎踩著了粉蝶,便不斷的高抬腿再小心踩下,如此馬兒跳躍在白色花瓣鋪就的大地上,難以盛數的粉蝶在馬兒腿間、股間,在騎士手臂、臉頰,在樹梢、空中飛舞………….這樣的美景,我當時脫口就說出「馬踏蝴蝶飛」的應景句子,雖不全然相符,但卻為眼前場景與想像中的人間仙境相似而震驚,就真想停下車來,湊鼻聞聞花香,赤腳走在鋪滿花瓣的地面,嘗試捕捉滿天飛舞的粉蝶……..,可惜煞風景的是高速公路,容不得我的詩情畫意,車輪只能無情輾過,輾過落花、輾過仙境,更無情的無數粉蝶以為駛來的是小驢駿馬,便撲來戲耍,結果現實面重擊在車窗上,蝶屍斑斑,慘不忍睹,也使我浪漫心情跌入谷底,而一場美麗就如此留存心底,只能回味卻禁不住現實的考驗…………。
中午十一點到達合(肥)界(子墩)高速出宿松收費站(55444km)開始進入湖北境,其實出發前我一直猶豫走湖北境的黃(梅)黃(石)高速於武漢接京珠(海)高速,還是於黃梅轉九江接(南)昌九(江)高速,在我走遍中國的計畫中,走全新未曾走過的道路,本就是應該,這兩條高速公路我走過都不只一遍,只是走贛粵高速於樟樹市可走一條新修經新餘、萍鄉、株州的「上(海)瑞(麗)高速江西段」可接湖南湘潭往邵陽的「湘邵高速」,如是以往我一人獨駛當然要闖上一闖新修的高速,只是如今一車四人,考量的問題就很多,例如新修的高速公路休息區還未完工,女仕們洗手的問題便先要考慮,當然這是不得以,以後進入西藏,回歸自然也就是人的本來了,這是後話。
其實計畫時我也曾做過很多功課,購買最新地圖、網上查閱各單位資料,也透過江西友人向江西高公路局查詢,所得資料都是上瑞高速江西段已全線貫通,但不到湘潭,這句話我百思不得其解;也因為這原因我遲遲不敢決定走那條高速公路,深怕耽誤大家的時間,因為依計畫今日應到邵陽市休息。
待進入湖北省境後,高速公路忽然千瘡百孔,水泥硬路面龜裂褟陷,柏油軟路面起伏坑洞很是難行,明顯是年久失修,想想如此路面到達武漢還有百來公里,豈不耽誤時間,所以不再考慮,在黃梅前互通立交橋轉往九江而去。
從黃梅到九江地圖上雖然是高速公路,但實際路況連一級道路的標準都達不到,這條公路我在2000年時曾走過ㄧ次,但那時還是背包族,一個人揹著背包一站站旅遊,那時是從武漢到南昌,印象中道路狀況挺好的,怎知如今自個開車已全然不是那麼回事?
車行約半小時過九江長江大橋(55500km),九江長江大橋
我在今年二月下旬才來過九江(詳見「從珠江三角洲到長江三角洲全記錄」),當時主要遊覽號稱江南三大名樓之外的第四樓「潯陽樓」,此次路過九江,自然也要帶他們前往一遊,午餐在「潯陽江畔」西餐廳用餐,餐廳在長江邊風光秀麗,硬件設施尚佳,但軟件管理不上軌道,客人稀少,點的酥皮濃湯酥皮未烤熟,自然也談不上口感了,同學們很是不高興,悻悻然離去,對做過生意的我們言,餐費事小,只是為這家老闆傷感,因為又將是一次投資失敗的案例。
下午二點上九昌高速,九昌高速也是年久失修,路面品質欠佳,但正陸續整修中,車行十餘分鐘就遇塞車,等待約二十幾分鐘始行暢通,原來是大貨車超載,貨物斜倒入山谷,將大貨車連帶翻落,調來大型吊車將車與貨分別吊上來;對於祖國貨車之長及超載之嚴重與類似翻車景像在初進大陸時還感驚異,如今日久麻痺,只能遠遠躲開,避免禍及己身,但對執法單位的同樣痲痺尤感佩服。
昌九高速於雷公坳收費站因分道不同走錯閘道,未能順利接上昌樟(樹)高速,反而走向320國道,等發現錯誤已不及回頭,此時斗大雨粒霹哩啪拉打在車頂,大雨傾盆而下,轉瞬間天昏地暗,野溪暴漲、紅土山體滑落、如世界末日降臨,所幸大陸風車體超高,涉水爬丘尚能應付,幾番開窗問路雨水打入,也衣衫盡濕,後經璜溪、老屋、東城從生米立交橋重上高速公路,結束一場驚濤駭浪的雨中迷路之旅。
新建的高速公路路況確實優異,此後一路風馳電掣,於昌傳互通立交接上瑞高速,面向落日過新餘、宜春、萍鄉(55851km),於湘贛省界的湘東立交結束高速公路之行,接320國道續往西行,320國道由於修路路況極差,顛簸難行,什麼砲彈路、搓板路等等毀車路全面具備,與以後的滇藏、川藏路相較不遑多讓,有心自駕車去西藏的朋友可來此多多練習,不過要注意車體的維護,避免西藏未到車先毀的悲哀發生。如此爛路雖僅二十餘公里,但因時速僅在5-20km/h間,足足走了二個多小時,也使得今夜趕到邵陽過夜的計畫破滅,話雖如此,中間二個收費站過路費(10+15)可仍收得理直氣壯一毛未少,也因此對很多拒繳過路費的貨車報更多的理解,實在是比搶劫還惡劣。
晚上八點於湖南醴陵接上湘(潭)醴(陵)汽車專用道路,說專用道路其實就是二級公路,機車、自行車、行人都可適用,由於是對向而駛的二車道公路,中間缺乏路樹阻隔對向燈光,加以國內駕駛人缺乏會車變換近光燈的禮貌,在遠光眩光照射下經常昏天暗地的什麼也看不到,如此艱困且危險路程有數十公里,好不容易在晚上九點多到達株州市,為安全故,同學們一致決議就在株州過夜,於是住進一晚153元的三星級「世紀金源賓館」,晚餐在賓館附近湘菜館點菜,同學中一位四川籍卻不吃辣,於是大伙各點一道菜以獲最大公約數。
手捧陽光
D3(05.17)株州34-湘潭171-邵陽110-洞口136-懷化99-鳳凰(晴轉暴雨)
早早起床想早些出發,可是由於查房時缺少一條面巾與賓館糾纏近半小時,直到七點才上路,對於查房這樣的動作我是一直有意見的,在世界各國旅遊都沒有這樣的事情,或許祖國獨特的民情使然,我當然能諒解,但總希望能更文明進步些,事實上我問過很多國家酒店經營者,一般的作法都是由酒店吸收可能的損失,因為酒店以客為尊,相信客人是經營之本,希望能有那一天,就像酒店不再向停車住宿客人收取停車費,今年幾乎沒有再碰到類似情況,這就是進步。
從株州市區出發(56072km)沿紅旗路上高架路接京珠高速往西行接湘邵高速,湘(潭)邵(陽)高速路面狀況甚佳,車輛不多,車速能在120-150km/h間飆馳,早晨天氣晴朗,但遠處西陲天空卻烏雲密佈,想必是與昨日一般的暴風雨,果然在過湘潭市區後大雨嘩啦啦如約而下,這雨勢不是普通的大,而是非常非常的大,大過昨日,大到雨刷來不及刮雨,越往西行雨勢越大,平坦的高速公路也處處是水窪,車速不得不降低,否則蛇行打滑的情形不時可遇,這雨非同小可,不但快且急,甚且持續數日之久,後來從新聞報導得知,這雨確實給湖南帶來了生命財產嚴重的傷害,當時我們只是過客,只希望快速通過雨區,如今回想對那雨勢仍餘悸猶存。早上九點于邵陽南加油(56291km),此地93汽油每升已4.03元,加油小姐說此後愈往西行油價愈貴。
邵陽市位於湘中略偏西南,居資水上游,東接衡陽,西鄰懷化,南與永州、廣西桂林相接,北與婁底地區毗連。邵陽是湖南省少數民族最多的地區之一,除漢族外,境內居住著苗、瑤、回、侗、土 家、壯、仫佬、滿、布依、拉祜、黎、彝、白、傣、維吾爾等38個少數民族,邵陽系湘中丘陵向雲貴高原伸延過渡地帶,著名的越城嶺雄踞于南部,雄偉的雪峰山聳峙於西北,中東部丘陵起伏,盆地密佈。整個地勢西南高而東北低,順勢向中、東部傾斜。最高峰是城步苗族自治縣東部的二寶頂,海拔2021米,最低處在邵東縣崇山鋪鄉珍龍村的側水岸畔,海拔僅125米。境內主要河流有資江、邵水、巫水等。其中綏寧縣享有「神奇的綠洲」之譽,是「樹種基因庫」、「天然植物園」。 除有莽莽林海外,境內還有茫茫草山,山奇水秀,風光旖旎。
邵陽曆史悠久,2500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楚王族白善曾來此築城,名曰白公城。 西漢初置昭陵縣,隸屬長沙國。邵陽境內正式設立行政架構肇始於此。 三國時,今邵陽市境初屬蜀,後入吳。西元280年,晉武帝為避司馬昭之諱,昭陽縣改為邵陽縣。邵陽之名自此而始。
高速公路過邵陽約十餘公里結束,于周旺鋪下立交橋走320國道經隆回到洞口,此段國道路況尚佳,當能保持6、70km/h,近入市區是四線大道,我因在新疆於市區有超過40km/h被罰款二百元的經驗,所以每於市區都多所注意,果然甫出市區遠遠看到白色警車停在路邊,便迅速降低車速在五十餘公里,不其然沒多遠加油站內轉出一名交警將我攔下說超速,要去了兩證,開了罰單,當時心想二百元又飛了。肉是疼的,但總想趕快趕路,沒想到交警並不如此結束,等到超速相片送來時速56km/h,說領導多次要求回大隊依法處理,同行還有閩A轎車及豫B貨車,三人同聲說罰多少繳錢沒時間去大隊,但交警不為所動,說依法執政是國家幹部的責任,不得以同回到大隊,交警先寫事實經過一式兩份,但沒有複寫紙,他一遍一遍的寫,酷熱的辦公室沒有空調,他汗如雨下,我們也心焦如焚,好不容易寫完移送,到裁罰窗口又再等待,終於裁罰單出來,我仔細一看在「限速30km/h道路上超速超過1/2」,罰款1000元,天啊!在我還沒任何表示前,那位福建車主已破口大駡,說什麼「員警有槍,為什麼不到路口搶比較快」,貨車司機忙著打電話彙報,我則心中恨極,不敢如福建同志那樣咆哮,但對祖國司法單位玩法弄法感到失望至極。是的,他們依法行政,在四線道馬路上設限30km/h,專抓外地車,同時間摩托車、警車呼嘯而過的哪輛車不在30km/h以上,就連學生的自行車也超過30km/h,我想起在網路上有看過類似情節,最後鬧到領導處也沒有結果,事實上這更本就是設計好的錢坑,我對祖國認識的更清楚,不想再吵浪費時間,去附近農民銀行繳錢了事,銀行小姐做事也慢,繳錢一大堆人她兩慢吞吞,一個收錢數好交給另一人再數,另一人電腦開單再交回這一人蓋章後交回原來那人再蓋章,然後開發票,唉!如此行政效率,既不經濟又不便民,如何「為人民服務」?回到交警大隊那福建老兄還在吵,可是原本一班穿制服的警員已走得精光,只留下一名辦事小姐低頭不語,想必眾人對開完裁決單後的必然現象已經很習慣,而此類似情況想必已有一段時間,此時快近中午十二時,我趕緊交上發票拿回兩證,因我知道不在十二點以前處理好,中午下班後連人都找不到,到時拖到下午二、三點更是不划算。
後來我才知道那閩A轎車時速是91km/h,和我56km/h同樣罰1000元;更可憐那貨車司機,我不知他如何繳的罰款,後來用過中餐在雪峰山區又碰到他那車拋錨在路邊,真是禍不單行,也給了我警惕小心可能更不如意的事發生。
碰到不如意的事飯還是要吃的,在洞口「湘水人家」點了一些麵食和稀飯小菜,罰款事件當然還是主題,可惜沒有正面言論,多是探討地方政府及司法單位的自以為是及急功好利,可惜如此的地方與單位,在我接觸經驗中所在多是,想起電影第一滴血男主角所言:我們如此熱愛國家,國家是否也如此熱愛我們?
在此提醒去鳳凰鎮的朋友們注意,路過洞口千萬注意,那是一個錢坑。
離開洞口續走320國道于中方鎮轉209國道,從中方到懷化市間國道路況不佳,除了年久失修坑洞未修補外,主要是山路崎嶇顛簸。
懷化市位於湖南省西南部,東與邵陽、婁底、益陽等地市毗鄰,南連廣西,西靠貴州,東北和西北部與常德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壤。北有武陵山,南有南嶺,東面雪峰山縱貫南北,西面臨近雲貴高原,全區為兩峰夾一壟,由西南向東北傾斜的狹長地帶。最高為黔陽蘇寶頂,海拔1934米。境內有沅江、巫水、辰水、渠水、平溪等。沅江水系灘多水急,水力資源十分豐富,是全國十大水電基地之一。懷化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這裏屬「荊楚之地」,秦統一中國後,建黔中郡,西漢時改為武陵郡,隋朝為沅陵郡。
209國道離開懷化西北行經麻陽苗族自治縣約九十餘公里路程到達鳳凰縣,此段路旁遍植油桐樹,值此五月花開時節,遠遠望向每一座山林,可以看到滿山異常搶眼的雪白,像是忘了離開的寒冬白雪,也像是一片青絲瞬間染成的花發,令人驚訝也惹人憐惜;細看一朵朵的油桐花,夾著點點黃蕊,外放5片白色花瓣,在微微紅色花脈的襯托下,是如此的潔白,那般的動人。油桐盛產于長江流域,主要用來榨桐油。油桐樹在植物上的分類屬大戟科喬木,有木油桐(千年桐,果皮皺折),和桐油樹(三年桐,果皮光滑)兩個品種。木油桐生長快速,可做家俱、火柴棒、牙籤等,同時也是火柴和造紙工業的理想材料。桐油樹以采果榨油為主,果實可用來提煉防水性佳的桐油,另外在化工不像現在這麼發達的時代,也是油漆的重要原料。油桐花在四月底占滿長江流域中低海拔山區,五月時達到最盛。文人騷客描寫油桐花是「五月雪」,漫步在油桐樹林間,空氣飄著淡淡的油桐花香,旋轉飄落的朵朵白花鋪滿一層白毯,別有一番風情。
從南京到株州,從邵陽到懷化,二天二千公里的行車格外辛苦,而我就這樣一個城市又一個城市輾過終於到達湖南鳳凰縣-一個單獨佇立在湘西的孤獨景點,一個需要風塵僕僕自駕車或借著火車、小巴等交通工具才能到達的地方,沈從文的故鄉,沱江穩穩流過,筆下翠翠的身影在此跳躍。
此時已是接近天黑的黃昏,耀眼的落日餘暉使我看不清接近的村落,但在餘暉下當映入眼簾的是沱江水流過,土家族特有的吊腳樓出現時,我就知道目的地到了,在抵達前的一分鐘,我還在思量著到底還有多遠,沒想到一轉眼就到了,有點讓我驚訝,也覺得有點突兀,跟三分鐘前經過的地方完全不同,許是國家級風景區的關係,街道乾淨多了、路面平坦多了。
大陸風直駛入鎮在虹橋前大排檔處停了下來,可能五月大假才過,遊客並不是很多,在街上許多當地人會兜售自家經營的民宿,我們懶得尋找,就跟著一位大嬸到她推薦的民宿去看看,來鳳凰前有到網站找過相關資料,對當地房價也心中有譜,我並沒有特別要求,只希望住在沱江邊,結果大嬸帶我們看的是「六方閣」,選擇二樓的房間,都可以望見沱江的水、鳳凰的美,二個房間之間還共有個小陽臺,房價在這地區也算合宜,便不再浪費時間尋找,決定在這裏住下了。
簡單盥洗後,鳳凰已蒙上一層夜色,我們漫無目標沿著沱江而行,來鳳凰本就是享受生活,這樣的行程不是旅程,不是觀光,只需要來了後將心沉澱,將自己放下就好了;河邊人來人往,小舟悠哉蕩著,安祥而平靜,老菜街巷道大塊的石板路也提供浪漫的材料,街旁的住家對我們這些異鄉人言當然別具特色,走在河畔看水、看舟、看遠山,悠哉~要不是不時出現詢問是否尋找住處?是否遊船的商業行為,在旅遊淡季的此刻,真令人有想要在此終老的想法。
從老街走上新街大排檔,夜間街道上開始擺上一攤攤烤肉、火鍋攤子,也是饑腸轆轆的時刻,在調和四人意見後,選擇大排檔邊的餐廳,偌大的餐廳約有四、五十張桌,可就我們這一桌客人,點了鳳凰特有的血糕燒鴨,當地的溪哥,可惜沒有當地的啤酒,在窗外燒烤味陣陣傳入,我們在冷氣房內暢飲冰啤酒,喧嘩談著幼時趣事;自是時光飛逝,如此到十點多仍感不盡興,便再相約去沱江邊酒吧續攤喝百威啤酒,此時小鎮靜寂,不到10度C下的春寒,冷卻不了我們暖暖的心像火炕一般炙熱!時過午夜,有遊客索性跳入江中嬉水,真是全國性景點呀!來自各地的英雄好漢,使得鳳凰小鎮更多歡笑。
心還未成年
D4(05.18)鳳凰48-銅仁81-玉屏116-台江54-凱里(陰轉雨)
清晨早早醒來,耳畔傳來木棒敲打洗滌衣物聲,開窗探頭外望,江邊許多婦女正忙碌清洗,我不知是自己生活習慣早起,還是江畔人聲吵醒,但無論如何斯情斯景都是一種美麗,我趕快起床去尋找這份心情。
鳳凰的美在於它的恬靜,從沱江的水緩緩帶入歲月的風貌便可看出,河面上的跳牆架起了兩邊人們的往來,河岸旁婦女洗滌家務,小舟載著遊客悠哉盪著,漫步在沿著沱江河堤旁的街巷,大塊石板路乾淨整齊,在緩步而行的同時,一付對聯讓我眼睛一亮,左邊寫著「來鳳凰看鳳凰鳳凰出鳳凰」、右邊寫著「To China for China China made in China」、上聯「鳳凰美 China OK」,酷!真是酷,中西併用毫不牽強。
鳳凰的美在於它的人民,住在「六方閣」是一個巧合,這裡在「萬年寺」旁,距離鳳凰城各主要景點,有一小段說遠又不太遠的距離,沒有遊客人聲的喧嘩,卻有我想要住在江邊的吊腳樓,靠窗有陽台、浴室的小套房,沱江就在窗外,偶有小舟經過還會飄來掌舵人的歌聲──清脆嘹亮,美,每當我要出門或用餐時,房東大嬸會熱情的招呼,讓經常跋涉山水的我感受到濃濃家的溫暖。
鳳凰的美在於它的故事,傳說中鳳凰風水會出皇帝,於是朱元璋為了自己的皇位,找個說詞將沱江水道流入鳳凰,爾後好幾十年鳳凰村民運勢不濟,村長請風水師來看,便建造虹橋接起村莊的運勢,在鳳凰每個角落都是故事,只要多開口和人聊天,會發現這裡真是臥虎藏龍呀!常常就這麼樣的冒出一首詩、一闕詞,讓人真是汗顏!
鳳凰的美在於它的建築,沿江而築的吊腳樓、岸邊的土家族房屋,防禦的城牆,架起兩岸的虹橋,再再都是特色,走在鳳凰城內常以為置身在古代,只不過大家身穿著現代服裝,宛如桃花源記裡的──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吃是人生大事,原本以為自己能吃辣的,還蒐集了在鳳凰該在哪吃、吃些什麼的資訊,偏偏在大排檔所吃的第一餐,之前還讓店家隨意放辣,結果就讓自己辣到不行完全投降,難怪俗諺裡有這麼一句「廣東妹子不怕辣,湖南妹子辣不怕」呀!另外鳳凰最有名的就是薑糖,薑糖的製作過程很有特色,把薑加入糖中煮沸透過拉扯、冷卻裁切,便成一塊塊硬硬的糖果,辣辣甜甜的好吃。
在老街閒逛很快肚子就有餓的感覺,在虹橋頭我很自然的鑽入街邊一家麵攤,點了一碗餛飩,再來一支油條,味道不錯,不過我看很多朋友應該會覺得不夠乾淨或健康而不習慣,因為油是豬油,炸油條的是回鍋老油啊!
一個早上的閒逛,包含東門及北門,我沒進任何景點參觀,這樣的老城其實景點是陪襯,無非是一些過往的大宅深院,對千里之外百年之後的過客言,實在無關緊要,我喜歡在老城隨著當地人及外來遊客肆意閒逛,我喜歡的是那種氛圍,喜歡那種不為什麼而很忙碌的感覺,給了自己交代,也給了老城及這裡的人們一個交代。
同學們陸續起床,經過電話聯繫,決定給昨天安排我們住宿的大嬸一個交代,她昨晚就不斷的說,安排住宿是順便,主要希望我們能坐他家的船,既然有這樣的決定,便送了這個人情,其實一早她便不斷若隱若現出現在我的左右,在她安排下,在往沈從文陵園的沿江小路,走了好長一段路,才在一個野雞碼頭上了船,到此恍然大悟,想必她的船是未經過政府登記輔導的,更重要的遊江不是我們所希望在沙灣吊腳樓間的一段,卻是溯江而下往桃花島,船夫據稱是她的叔叔,詢問下和我們也差不多年齡但卻蒼老很多,船順江而下自是輕鬆,但江邊風景實在平淡,還有好大一段是鳳凰縣的牛隻屠宰場,沿江的水泥建築讓人感到無趣,約莫半個多小時到達桃花島,我們左看右看也無島的蹤影,船夫說上岸往裡走約二十分鐘就可看到,島正在興築景點,上島要收門票,我們一聽興緻全無,要船夫掉頭回鎮,江內其他遊船也和我們一般到此掉頭回航,想必如我們一樣,人情變成了買賣;回城逆江而上,船行速度趨緩,多次過險灘船夫要我們先下船,他再漿、竿齊用艱辛的將船導回航道,見他辛苦,我們也不忍苛責,只是嘗試調整自己的心情,將平淡風光化為激昂旅程,但再用心,我還是在途中打了瞌睡。
湘西鳳凰除了這鳳凰小城有名外,附近苗寨風情對外來遊客也是很好玩的,我因為行程緊湊不得不放棄附近苗寨的趕集,其實在鳳凰對觀光市場的物品買賣與交易,我就不太感興趣,樣式與質料不談,多是千篇一律銀器與假的琥珀、瑪瑙等半寶石;真正注意的還是苗族銀飾與服裝,但仔細觀察路上苗族婦女已甚少盛裝打扮的將整身銀飾佩帶出來,可見在他們的一般日常生活裡,不會刻意如上電視上那般打扮。雖然有些惋惜沒看到所謂的土家或苗家風情,但至少沒有做戲與看戲的那種感受,值得一提的還是有些做生意的苗族姑娘穿帶了整身的銀飾,讓外地遊人在她身邊轉著,藉買東西照相或直接跟姑娘聊天,攤子上好不熱鬧,想必又有不少進帳。
很多朋友認為鳳凰已失去原貌,不再是那麼的古樸,如何看待鳳凰的旅遊,值不值得來需要個人判斷,但對我來說來了也就是一種體會,體會沱江的水靜靜的流淌、感受吊腳樓推窗遠望青山綠水的氛圍,滿城外來遊客熙攘在古城,這就很夠了;如果真如一些朋友希冀保持原汁原味,對遠來遊客將是無限的不方便與困擾,對當地人也是一種不公平。簡單用過午餐,離開鳳凰(56665km)已中午十二點半,離開市區才看到網路上進入鳳凰都會看到的城門「南華門」,想是我走了反方向從鎮尾直接竄入古鎮。出鳳凰後走308省道,行車十餘公里過「南方長城」後就遇到修路,308省道路況整體言除修路路段外尚稱良好;過阿拉於大興越省界進入貴州走201省道,201省道銅仁至十方間二十餘公里修路,後60km全是新修築的二級公路,路況甚佳,車速可保持在100km/h。
201省道經大龍於玉屏縣接320國道,從玉屏到凱里前40km的台江,約有130km的距離也正修築(上瑞)高速公路,加上雨勢漸大,坑洞泥寧路況極差,平均時速不到十公里,也是一段去西藏前可以練習駕駛技術與耐心毅力的路段,同學們說走了這趟路,想像不出西藏的道路還能差到哪?事實上也是,以後走滇藏、川藏線還真比這段路差不到哪?
台江到凱里是40km已修好的高速公路,自是順利暢通,但是由於彎多路面起伏較大,速度很難提高;其實離開鳳凰時原本規劃晚上到貴陽或黃果樹鎮休息,可是路況不理想,到達凱里已晚上近九點了。短短不到三百公里的路程,中間有百來公里的高速公路,竟然還開了八個多小時,路況之差可見一般。
值得一提的320國道三穗收費站過路費23元,是買到凱里的過路費,在凱里前共有三個查票站,這種情況也是我跑了十餘萬公里各級路面,碰過各種收費方式裡極為罕見的,供大家參考,票根千萬保存好啊!
轉角遇人渣
D5(05.19)凱里49-麻江123-貴陽155-黃果樹238-盤縣(陰雨轉晴)
昨晚住宿新開張的三星級「凱萊酒店」,160元的標間含早餐,酒店新穎設備不錯;早餐後上路(56986km),凱里距離貴陽還有二百多公里,已開通高速公路是上瑞高速的一段;於麻江接貴新高速到達貴陽市,貴陽市區內是普通高架道路,要留心路牌指示,西行連結通往黃果樹瀑布的貴黃高速,貴黃高速在貴陽市區仍屬老式高速公路,與行人及非機動車輛共用,行約十公里高速公路重新翻修,已是達標的路面,車行其間,穿過喀斯特特有地形,視覺已是一種享受。貴黃高速於「安順西」封閉,再走320國道穿越黃果樹鎮,接往黃果樹瀑布專用道路,是一條二級公路,路旁綠樹成蔭攏為綠色隧道;到達黃果樹瀑布(57311km)已是中午時分,門票九十元一張,相當昂貴,甫入景區是奇石公園,如不是此類愛好者,便顯毫無意義,勉強為昂貴的門票增加一些理由,如不想走路,在奇石公園可乘電扶梯到達景區,來回50元更是不堪。
黃果樹瀑布風景區位於貴州省鎮寧、關嶺兩縣境內北盤江支流、打幫河上游的白水河和壩陵河上。景區以黃果樹瀑布為中心,以瀑布、溶洞、地下湖為主體,素有「天下奇景」之稱。
這一帶是典型的岩溶地區,長期的河道變遷、襲奪、暗河塌陷、河流下切,致使河床級級跌落,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瀑布。景區共有地表瀑布18個、地下瀑布14 個,可以說是一巨大的瀑布群。在這些瀑布中,黃果樹瀑布是白水河上九級瀑布中的最大一級,是中國第一大瀑布,也是亞洲最大的瀑布。除黃果樹瀑布外,其四周還分佈串串珍珠似的瀑布。世界上著名的瀑布不可勝數,但像黃果樹如此集中、姿態各異的瀑布群,則為中國所獨有。
黃果樹瀑布落差74米,寬81米,河水從斷崖頂端凌空飛流而下,傾入崖下的犀牛潭中,勢如翻江倒海。水石相激,發出震天巨響,騰起一片煙霧,迷濛細霧在陽光照射下,又化作一道道彩虹,幻景綽綽,奇妙無窮。瀑布對岸高崖上的觀瀑亭上有對聯曰:「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虹霞似錦何須梭織天生成」,此乃是黃果樹瀑布的生動寫照。
但黃果樹瀑布的形態因季節而有變化,春冬水小時,它嫵媚秀麗,輕輕下瀉;到了夏秋,水量大增,那撼天動地的磅礡氣勢,簡直令人驚心動魄。有時瀑布激起的水沫煙霧,高達數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其周圍經常處於紛飛的細雨之中。我此刻來到瀑布,就受時節影響,只能看到她的輕瀉涓涓細流,那種傾洩而下的磅礡氣勢,就無緣相見了。
瀑布後的水簾洞相當絕妙,134米長的洞內有6個洞窗,5個洞廳,3個洞泉和1個洞內瀑布。遊人穿行於洞中,可在洞窗內觀看洞外飛流直下的瀑布;每當日薄西山,憑窗眺望,犀牛潭裡彩虹繚繞,雲蒸霞蔚,蒼山頂上緋紅一片,迷離變幻,這便是著名的「水簾洞內觀日落」。
離開黃果樹瀑布已下午三點多,之前研究後續路段,黃果樹到達省界雲南富源間尚未開通高速公路,很擔心如昨日般修路狀況,便積極趕路;上了路到達關嶺前,果然遇到修路,所幸修路只是一小段,爾後路段除部份路面刨除整修外,餘均平整。但雖如此,卻仍遇到空前困難,因為從黃果樹到省界間全是盤繞六盤山區的盤山公路,也終於體會到貴州「地無三里平」的俗諺,此後二百多公里真無一百公尺的直路、平路。也就在這樣彎度大、坡度陡的公路上攀上盤下,忽上忽下,真轉得頭昏腦脹,只知道不斷換檔,二檔上坡,碰到大貨車擋路更得換一檔慢慢爬行,三檔下坡,碰到180度的急轉彎,為了避免煞車碟摩擦過度,也不時以二檔下坡;就這樣的情況不斷的重複;攀上山頂視野開闊,往下俯視梯田縱橫,盤下山谷村落散佈,農人牽牛放牧,老人兒童嬉遊林野,遠處炊煙繚繞,好一派安祥農村景象。如此行行復行行,很快夜幕低垂,在大山間燈火全無,視線不清,路面因整修關係無標線可依循,會車時遠燈炫光下暫時失明,幾乎是停車等待對向車輛通過,盤山公路內側山壁落石不斷,外側是千呎懸崖,沒有任何安全設施,同學們各個驚得張舌瞠目,大氣不敢喘,我則手心出汗,汗流浹背。到達省界前貴州境內最後一個縣城-盤縣已是晚上快十點了,不知道後續的路況,也擔心各種不可測的危機,便決定在盤縣紅果經濟開發區過夜(57549km),住宿三星級「惠友酒店」,原本每晚120元的標間,因升降梯故障降為100元,我們在附近排擋隨意吃了些東西,便早早休息,實在是極為損耗心神的一段路程。
事後評論認為這段路實在是本次西藏行最為驚險難行的一段路,和以往走過的的九轉十八彎、或怒山的七七轉九九彎,甚且包含通麥、排龍天險,都不及此路的難走,因為根本算不清攀了多少山頭,轉了多少彎,只知道沒有嚴重路損情況下,二百多公里走了近七個小時,回想起來仍覺險峻。
靜侯輪徊
D6(05.20)盤縣32-富源92-曲靖218-石林90-昆明(晴)
由於昨夜的疲勞,加以今日行程較輕鬆,大家都多睡了會,早上九點才出發,續走320國道,盤縣至雲南富源約三十公里,仍是盤山公路,耐著性子花了近一個小時才出貴州省界勝境關。320國道自勝境關經富源到曲靖(57656km)已通高速公路(曲勝高速),從曲靖外環公路可接曲陸(良)高速至西橋立交橋下高速公路,接正修築高速公路的326國道,此修路路段約四十餘公里,已完成土石基礎工程,路面尚稱平整,可保持約50km/h,但灰塵飛揚遮天。
中午時分到達石林,在景區前的餐廳先用午餐,點的是三菜一湯,菜是蔬菜,湯是生菌菇湯,結果要價97元,看價目表生菌菇湯就要50元,只能怪自己未先問價錢。石林在雲南省昆明市東南120公里的路南彝族自治縣境內,面積約40萬畝,不來石林枉來雲南,三千多年前一支古老的彝族發現石林,這裏還流傳著許多撒尼族情侶與惡魔打鬥的感人故事,不過就地理學上這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由於地殼運動使得石柱由滇黔古海裏冒了出來!也是舉世聞名的遊覽勝地,被人們讚譽為「天下第一奇觀」。
住在石林的是撒尼人,他們是彝族的一支。彝族人口約四百萬,是雲南境內最多的少數民族。撒尼人的女孩被稱作「阿詩瑪」,男生則稱為「阿黑」。阿詩瑪的婚姻狀況可以從服飾上看出來,耳邊的蝴蝶飾物,若是左右兩者都在就代表未婚,只剩一邊就是訂婚了,兩邊都看不見則是結婚了。和大部份少數民族的衣著一樣,未婚少女的服色都比較鮮豔。
路南石林總面積350 km2,不過現在開放觀光的只有一小部分。石林裏有黑白兩色,高聳的天然不規則形石柱。在龐大的石林範圍內,開闢供遊客遊覽的約1200畝。 在這片遊覽區內,奇峰怒拔,怪石嶙峋,不愧是一座名符其實的由各種姿態的山峰組成的森林。世界上稱為石林的地方很多,但是,像昆明路南石林如此絢麗多姿的,卻是絕無僅有。
石林的山峰形象豐富,有的如壯士相搏,有的如母子相依,有的如利劍, 有的如飛禽走獸,惟妙惟肖。各個景點的名字也起得好,如「象踞高臺」,遠看儼然一頭溫順的巨象,站在岩石之上。「萬年靈芝」,就是形狀極似靈芝草的巨石。「孔雀梳翅」,就像是一隻美麗的孔雀,用嘴輕輕梳理它美麗的羽翅。「雙鳥度食」,兩隻石鳥,用逆光拍照,幾可亂真。
石林遊覽區內修了約五千公尺的遊覽石徑,沿著石徑可以輕鬆的遊覽大部分的景點,很是方便,不過80元一張門票,還是令人咋舌。
下午三點十分離開石林(57770km),石昆高速公路不到一百公里,一個小時車程就到了昆明(57876km),接環南路直奔滇池。
昆明是歷史文化古城,唐朝時南詔國國都在大理,當時的國君決定開闢昆明為東都,兩個城市剛好都有大湖來調節氣候(大理濱洱海、昆明濱滇池)。因此昆明又被稱為拓東城,現代化後修建的第一條公路也稱為拓東路。自從西元前三百年中原文化進入昆明以來,這個城市已經有兩千年歷史了,因此被列入中國二十四個重點文化古城之一。昆明的東西北邊都靠山,南邊則臨著中國第六大淡水湖—滇池,海拔1850m,面積1600km2,共有五百萬人口(其中市區就有兩百萬人),三分之一為少數民族。昆明的5-10月為雨季,11-4月為旱季。昆明以前白天很少下雨的,通常都是傍晚時才降雨,但是近幾年全球氣候大幅變化之後,變成白天也下雨了。昆明人又有一說:東邊下雨西邊曬,同樣的一個城市,卻有不同的天氣。春城的好氣候和滇池密切相關,由於水的升溫、降溫速度都比陸地慢,所以吹撫過水面的風能夠調節氣溫,使春城冬暖夏涼。 昆明也是雲南省的省會,經濟、交通的中心。它四季如春,花紅柳綠,風景如畫,年平均溫攝氏15.2度,故有『春城』之稱,所以一年到頭都適合旅遊。
滇池又名昆明湖,古名為滇南澤,是個秀麗的高原湖泊。它海拔1886公尺,湖面總面積300平方公里,而非清人孫髯翁所說的『五百里滇池』,但它仍有著大海的氣魄。孫髯翁熱愛滇池,曾為它題了一付長達180字的對聯,堪稱為古今第一長聯,歌頌著滇池的壯闊嫵媚,目前仍鐫刻在池旁的大觀樓上: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州,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淩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予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或許是開發過度,或許是想像過美,真到滇池卻是大失所望,它水不清、優氧化厲害得很,沒有整體的開發規劃,處處散發著魚屍及積水的腐臭味,為了能尋著一個好觀賞處所,繞著滇池轉了幾圈,看到的都是荒涼與雜亂,在豔陽下,我看著滇池,感歎美景被糟蹋了!返回市區的路上,看到一間新穎的建築,招牌上寫的是「委員活動中心」,知道是招待所,前去打探是新開張的政協招待所,標間170元,很是清爽明淨,便立刻進住,或許是新開張,設備直逼四星級,為自己的運氣感到慶倖。
晚餐就在附近小餐館門口,拉開桌子擺在行人道上,點了幹鍋牛肉、酸辣肘子、麻辣臭豆腐等風味菜,配上大理啤酒,在戶外涼風吹拂下,享受了經濟又具特色的晚餐。
披著狼皮的羊
D7(05.21)昆明160—楚雄217-大理183—麗江(晴)
昆明到楚雄正修築高速公路,依據前人經驗這段百來公里路程是顛簸難行的,但越野e族雲南大隊的紫衣版主三月底走過已全線完工,一路到底連收費站都還未設,預計五月一日可以通車,我的心情也是滿心喜悅,以為上高速公路後可直達大理。但事實不然,昆明市區內因環線施工,只剩一個半車道,路上沒有一個路牌指示,如瞎子摸象般三次問路才接上320國道;出昆明市區後國道路況還可以,但車多擁擠,特別是經過村落小鎮,由於是鄉村市場開市時間,人車擠成一團,多次塞車就是因為人車爭道互不相讓,最嚴重在太坪小鎮,塞車長達數公里之長,我隨大貨車仗著車高輪大,從路旁小徑一路突圍,等到塞車點原來是兩輛大貨車槓上互不相讓,大車塞滿大部份車道,大家都過不去就這樣頂上了,只有少部份小車能勉強擠過去,我如法炮制揚長而去,慶行自己自力救濟僥倖脫困,感嘆守規距的人永遠吃虧。
一路上我不斷尋找上高速公路的匝道,只是明明高速公路就在右側,卻無路可上,出安寧市後總算有立交橋,但路障封鎖,旁邊樹立一塊牌子,大意說道路未通仍走老路,帶著狐疑續走國道,車多擁擠很是難行,平均時速不到四十公里,心想如此下去晚上如何能到麗江?看看右側高速公路上車來車往,知道還是要靠自力救濟,在草舖前頭幾輛小貨車衝上立交橋卻被施工人員擋了回來,直到羊老哨立交橋路障大開,便衝上已經完工,正做各項標誌工程的昆楚高速,初期還擔心有路政人員糾察,但一路行去各式公務、工程單位及旅遊、貨車都自在飆行,知道可以放心,但因工程仍在進行,經常須逆向會車,小心駕駛才是最須注意的。昆楚高速在到達楚雄前,雖說是未開放的高速路,但已有開放的加油站,此地93汽油已是每升4.14元(58054km),工程單位在楚雄出口設了路障,准出不准進。出了昆楚高速就是楚大高速楚雄西收費站,楚大高速全長217km,其中約150餘公里都是爬坡,加上彎多且急,不能如一般高速公路拉到140、150km/h,多數時間在90-100km/h間巡弋,如此中午時分到達大理(58250km),驅車直去大理古城,大理古城、洱海、蒼山、三塔等景點都在麗大公路旁,景點集中方便遊覽。
來到大理,當然要先了解一下大理的歷史。大理城漢代稱葉榆,西元764年,唐代南詔在此建城,西元779年,南詔遷都至此,宋代大理國仍以此爲都城。歷唐、宋代五百多年直至元代,這裏一直是雲南及滇西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明洪武十五年(西元1382年),將原城改建爲方形城,城四面建城門樓,四角建角樓,城內建「五華樓」位於下關以北13公里,背靠蒼山,面臨洱海。據文獻記載,它城牆高2丈5尺,厚2丈;東西南北各有一城門,上有城樓,分別叫做:通海、蒼山、承恩、安遠;城的四角還有角樓,也各有名稱:穎川、西平、孔明、長卿。城牆的外牆爲磚,上列矩碟,下環城溝。城內市井儼然,佈局呈棋盤狀,從南到北有5條街,從東到西有8條巷。古城外有條護城河,城內街道都是南北、東西走向,是典型的棋盤式佈局。古城的建築爲清一色的青瓦屋面,顯得十分的古樸。現在供旅遊的大理古城基本保留了明代格局,殘存部分城牆,南、北城門樓爲公元1984年重建。
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這裏保存著古樸而濃郁的白族風情。
到了大理,最先要知道的常識是大理的四個特產「風花雪月」-『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白族人小姐叫「金花」,先生叫「阿鵬」。
城裡有一條長約兩百公尺的「洋人街」。兩旁的店舖除了賣手工藝品的店面,還有各種異國風味的酒吧,咖啡館,還有各式民宿。走在洋人街上,到處都是一群群洋人坐在臨街鋪著方格桌巾的桌子前,手中拿著一杯滿滿是泡沫的啤酒或是香味四溢的咖啡,倚著有陳年歷史的藤椅,或談笑風生,或著看書,甚至是看著熙熙攘攘不斷來來往往的遊客。當然在這條街上可以看到許多「背包客」坐在個人的大背包上,拿著地圖仔細的計畫著下一段旅程。這些外國人盡情以一種西洋的浪漫風去品嚐中國古老的文化,看似不合諧卻又是那麼的浪漫輕鬆。
蒼山和洱海在大理任何地方都看的到,稱為蒼山,到了現場就可感受其名由來,山確是蒼綠,在藍天白雲輝映下更現青翠。洱海遠觀湛藍藍如天空,看起來潔淨明亮,但怕如滇池般壞了一生想像的印象,始終不願近遊;「崇聖寺三塔」在蒼山雄偉的輝映下,三座白塔顯得那麼纖細,其中還有一座塔已經歪斜了。
三塔距大理古城不到兩公里。
大理讓我感受到的是不具商業氣息一份輕鬆自在,走在古城裡感受的古老歷史,燦爛的文化,伴著蒼山的雄偉,洱海的平靜美麗,這份感動是我在其他中國城市很難感受得到的。
離開大理才下午二點多,麗大公路是新修築的二線道二級公路,路況甚佳!但彎急坡大,車速不能過快否則危險;沿路上白牆瓦房林立在草原山間,看起來就很有少數民族的風味,看著看著,思緒不禁飛到瓊瑤一部連續劇「望夫崖」,林瑞陽和白族姑娘在洱海上划船唱歌,還有白族的歌舞、白族風情的房子………。
麗江地區位於昆明的西北方,共有111個壩子,地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1000到5000公尺不等。總人口107萬,下轄四個縣,其中林浪縣是彝族自治區,摩梭人居住的瀘沽湖也在麗江地區。
其中的麗江壩子面積11萬畝(約7648km2),海拔2400公尺。位於其中的麗江縣大約有三十萬人口,66%是少數民族。居住在此的少數民族有13個,主要居民為納西族。麗江主要的農產有稻米、小麥、高樑、黃豆、油菜等,三大礦產則為白金、銅、銀。氣候乾濕季分明,四季不分明,日夜溫差大,但年溫差不大。麗江有四點需要注意的事項:陽光強、空氣乾、水質硬、溫差大。因為海拔高所以紫外線格外強。這裡的水質容易「刮油」,要多攝取脂肪類的食物,這裡最適合減肥的人,但這到底有沒有科學根據就不知道了。
麗江原本是個安靜的小城,之所以會形成今日的觀光重鎮,就不得不提起幾年前的一場地震。1996年曾在麗江地區發生七級的大地震,對當地造成很大的傷害,損失高達40.3億人民幣,更有309 人死亡。麗江的地震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最佳例證,因為這一震竟然打響了麗江的名聲,讓大家都知道這裡有一座美麗的古城。幸好地震並未將古城完全震倒,於是在各地的慷慨捐助下,麗江以驚人的速度重建,並且成為中國西南最炙手可熱的觀光景點。
到達麗江才下午五點多(58439km),古城不能進車,便將車停在城北的地下停車場,白天五元,過夜十元,出停車場就是古城主要入口,很快就有民宿前來拉客,看過二、三家後選擇青年旅舍,標間每晚60元,雖然比一些民宿貴些,但距停車場較近,氛圍也較能契合。我們住的二間標間相連,共用一個出入口;旅社服務員告訴我們晚上八點在四方街有篝火晚會,我們依著小姐指示順著酒吧一條街很快到達四方街,廣場上已經有很多人潮聚集,由於時區影響,麗江晚上八點還是夕陽刺目,一位著納西服飾的中年男人點著堆砌在廣場上的柴火,霎時火光衝天,點火的納西男子開始圍著篝火舞了起來,圍觀的群眾受到氣氛的感染,紛紛下場手牽著手,圍著篝火快樂的舞蹈,氣氛駭到最高點,人人都是紅著臉,興奮的歡笑,這是一個快樂的城市、一個歡樂的城市、一個可以放輕鬆心情的城市、一個可以實現夢想的城市………….。鬧了一陣子,肚子也有餓的感覺,四人走入酒吧一條街,家家酒吧客滿,人人酒酣耳熱,我們點了三道菜和一個火鍋,酒吧小姐告知基本消費200元,其實這是多餘的,來到此處就是消費,就是購買快樂,就是融入快樂,就是享受燈火輝煌的古城,就是享受喧鬧的酒吧街,就是坐在小橋流水旁,喝麗江特產的白酒,喝瀾滄江啤酒,感受玉龍雪山腳下微醺的氣息!
結果我們喝了二瓶白酒,四瓶瀾滄江啤酒,結帳時是420元,昂貴的消費,但是快樂的夜晚,歌聲此起彼落,四海一家的氛圍,使我們久久不願離去!……….
婊子配狗天長地久
D8(05.22)麗江(一個要細細品味的古城)(晴)
納西族為羌族後裔,納西二字可以解釋為強大的民族,或尚黑的人。
為了體會真正的古城,天微亮我就起床走入古城,此時溫度甚低,應該在10度C以下,路上行人稀少,與昨晚的喧囂完全是二種情境。在古城大門前,首先看到的就是朝陽照射下顯露金光的中國最南面雪山-玉龍雪山;「好高、好多雪、好有氣勢。」是甫入麗江看到玉龍雪山的第一個印象,從古城微微向上遠眺,這座連綿不絕的大雪山,就好像襯托著古城的一塊大畫布一樣。有黃牛前來詢問是否要坐車去玉龍雪山,由於不是我的計畫便回拒了,其實前往玉龍雪山,網路上資料很清楚,只需在旅遊公司買票,再乘7號公車就可到達,當然亦可乘的士前往,只需30分鐘車程,前者約十多塊,後者要約八十多塊。而上玉龍雪山的門票連大索道約150RMB。在海拔3356米可乘大索道到達海拔4506米的山峰,但玉龍雪山最高的山峰有海拔5596米。
麗江古城是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鎮,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又名大研鎮,它位於麗江壩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東南面臨數十裏的良田闊野。古城位於縣境的中部,海拔2400余米。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保存相當完好的少數民族古城。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一致通過,將麗江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由於與中原隔絕,極少受到外界影響,獨特而封閉。到麗江旅遊就好比到德國的羅曼蒂克大道的古老小鎮一樣,時光彷佛倒退到明朝。
麗江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牆的古城,據說是因為古代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如果築城牆,就猶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這樣顯得不吉利。由此可見,納西族是一個比較開放的民族。
大研鎮是一座古城,在麗江縣城中,因為它四面被青山環繞,形狀如同一塊碧玉大硯,所以取名大研鎮(硯與研同音)。
麗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時期,已有800多年歷史。古時的城建方法是先行開河,然後依河水的來龍去脈進行城建規劃,布街辟路。麗江古城的城建方法亦是依承傳統的古城建規劃法的經驗,所以它也是中國古代城建方法的活化石。在800多年的歷史演變中基本保持了其原來的面貌,對這座古城的保護行動由來已久。早在1958年,麗江縣委、縣政府就確立了「保留古城,另建新城」的思路,在以後多次城市規劃修整中,始終把古城保護放在第一位。1996年麗江發生7級強烈地震後,當地政府借震後重建之機,對古城進行了大規模的保護修復,並做到了車不入城,廠不冒煙,使古城成為了真正的「環境特區」。
古城流水密佈,在數百年前就有良好的規劃,玉泉水悠悠穿牆過院,垂柳絲青青拂橋枕河,風光綺麗,小橋流水、盎然古貌、彷佛置身于蘇杭,故名「麗江」。約2平方公里的城區內,架有大小橋300多座,最著名的數大石橋、萬子橋和南門橋。三橋皆為明代所建的石拱橋。其中大石橋為雙孔石橋,長10.6米,矢高2.2米,寬3.84米,橋的位置處於古城繁華地段,行人絡繹不絕,橋市生意興隆。萬子橋為單孔橋,長9米,矢高3.4米,寬4.2米,「萬子」象徵子孫萬千。南門橋為單孔石拱橋,砌有石雕龍頭。城區內街道全以五花石鋪設,民居全為瓦房,古色古香,游雲南不到麗江,必是一大憾事。
麗江擁有最完整的建築群,大研古城房舍清一色的人字屋架,多為紅磚烏瓦三坊一照壁或四合院的建築,全城五花石板鋪成的小巷,以四方街為中心向外發散,信步所至莫不秀麗典雅,令人興思古之幽情....。這股古意,不僅表現在麗江的古老建築,連活生生的麗江居民,他們現在的衣著和生活方式,也保留著濃厚的古意。走在麗江四方街市集上,再聽著古老悅耳的語言,眼見穿著傳統納西族服裝的婦女買菜,空氣中彌漫著青草與煙草的混合味道,彷佛來到武俠電影的場景之中。漫無目的的閒逛,是遊覽麗江最好的方式。走在石灰岩鋪設的石板路上,循著狹窄彎曲的小街巷弄,家家戶戶都是「三房一照璧」式的傳統三合院瓦房,房前有清水溝流過汩汩清泉,天井裏則是花木扶疏,到處乾乾淨淨,這些幾百年的老房子都是雕花門窗,保存極好,令人發思古幽情。
來到納西族住的地方,可以稱納西姑娘為潘金妹,男生為潘金哥。
明太祖朱元璋攻打大理時,納西族的首領歸順明朝,說明朱元璋。所以明太祖將「朱」姓去掉一撇一劃,賜姓「木」,並封納西族首領世家為世襲的土司。木氏土司統治麗江470年,歷經35代,元明清三朝,官位最高三品,最低五品。直到清朝實行改土歸流,才廢掉土司,改由清朝政府派流官統治。
納西族典型的姓氏有兩個,官姓木,民姓和。傳說木氏土司是將「木」加上一根扁擔、一個籮筐(一撇和一個口字),而成為老百姓用的「和」姓。和很多少數民族一樣,納西人也實行「父子連名」,也就是父親將自己的名字留一半給兒子。男人的名字有兩部分,第一部份是父親名字的後半段,第二部分才是自己的名字。說到男人,雲南很多少數民族,如納西族和白族都有「女主外男主內」的習俗。下田勞動、出外工作的是女人,而在家帶小孩的則是男人。納西族男人最有名的就是琴、棋、書、畫、煙、酒、糖、茶、好、吃、懶、做,正因為女人在外工作,所以男人有很多時間從事藝術工藝的創作,不過當然大部分的男人都有好吃懶做的嫌疑。
在白色長袖上衣外面套了一件紅色鑲黑邊的長背心,白長褲外還加了一件黃色的百褶小圍裙。納西族的包頭是一塊黑色的布,沒什麼特別,所以她們大多都不戴包頭。納西女裝最特別的是背在背後的羊皮,據說冬暖夏涼。這背後的一片布可是有很多名堂的。它是模仿納西族的生殖神—青蛙的造型,白的地方就是青蛙的肚皮。在另外一層意義上來說黑色的上半部代表天,白色的下半部代表地。天地之間點綴有一排圓形的圖案,這是星、月的圖案,代表納西族婦女披星帶月做事的辛勞,這種圖案在很多改良式納西族服裝上都可以看到。而每個星月上面又垂下一些白色的細布條,這些則是象徵青蛙的腸子,特別吧!
在七一街看到「在水一方」客棧,想到紫衣在「遊腔旅調」中的介紹,特別多留意幾分,適巧大門打開,一妙齡女子開門,仔細打量有點像網路中那位元才女的背影,便冒昧詢問竟然賓果,承她邀請入院與紫衣暢談,並泡普洱茶相待,使在春寒中僅著短袖的我,獲得陣陣暖意,她且告知去長江第一灣及上中、下虎跳峽路況,受益不少;特此感謝並為她的宏圖展業祝福。
下午在天井曬太陽看書,享受無人干擾的自在,同學們也愉快外出採購,昨夜的縱情及今日的自由行動,使大家緊繃的心境獲得紓解,人人適得其所,不僅調整適應因高地帶來的不適,也為未來辛苦的西藏行作調適。
晚餐仍在酒吧一條街,但為因應明日開始的高山行程,未再喝酒,飯後至東巴宮觀賞納西歌舞,之前對兩家納西古樂表演不知如何選擇,最後因東巴宮的表演更多一些舞蹈,加以我們終究不是此方面的專家,便選擇適合觀光客看熱鬧的東巴宮,東巴宮門票中前位是140元一張,旅社代訂130元一張,觀眾多是外籍遊客,在此類場合,中外觀眾觀賞藝術節目的心態大不同,外國觀眾人人靜肅,間有拍攝(宮方同意的動作)舉止也是在原位不使用閃光燈,但國內觀眾在表演途中進進出出,且大剌剌的跑到表演台前方合影,而且閃光燈不停,有老外不耐用食指樹在嘴唇中,但效果有限,原來經濟實力只是生命的一小部分,如何尊重他人才是文明的真正表現,文明不是靠上級單位檢查獲得,文明是從內而外的素質表現,東巴宮的一幕,令我常感自豪的經濟進步汗顏不已。
我已把你安排在未來
D9(05.23)麗江—虎跳峽鎮—小中甸32-香格里拉112—奔子欄92—德欽(晴)
由於昨夜早早休息,今晨大家心神氣爽的往香格里拉而去,沿路玉龍雪山盤亙在車的左右,從地圖上看玉龍雪山聳立于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城西北的金沙江畔,主峰海拔5596米,山頂終年積雪,直插藍天,南北向排列的玉龍12峰嶺並排聳立,猶如一條騰空的巨龍,連綿35公里,宛如玉龍橫臥。山中植物種類繁多,依高差和氣候呈垂直分佈,有「植物寶庫」的美譽。
更值得稱道的是玉龍雪山之美不僅僅是它雄奇壯麗、氣勢磅礴的山體、閃閃皚皚的白雪,更秒的是它隨著晨昏陰晴的變化、春夏秋冬四季的更疊,景觀也變化無窮,姿態萬千。東方欲曉,峰頂早染晨曦,多彩的朝霞映上雪峰,白雪呈緋紅狀與霞光掩映閃爍;傍晚餘輝把雪峰染抹得象披上紅紗,雲朵帶著晚霞奇彩,飛歸峰間穀壑,一彈之頃,變態無窮。時而雲蒸霧湧,玉龍乍隱乍現,時而碧天如水、萬里無雲,群峰象玉液刷洗,晶瑩的銀光,耀目晃眼,給人一種百看不厭之感。山上終年積雪,銀裝素裹。前面的主峰猶如龍首,後面峰峰相連,好似蠕動龍脊,山半腰常常雲霧飄緲,上面雪峰皎皎,下面崗巒碧翠,遠遠望去,猶如一條騰空 飛舞的銀色蛟龍,因而得名「玉龍雪山」。
自古以來,大旅行家徐霞客、清代麗江著名詩人馬子雲等無數名人墨客無不為之傾倒,並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 的詩篇。有的稱它是「玉壁金川」、「玉柱擎天」,有的歎它「郡北無雙岳,滇南第一峰」。
面對這樣的美景,同學們不斷要求下車拍照,自是耽誤不少時間,但面對如斯美景,能不心動者幾希;於是從麗江(58447km)到石鼓長江第一灣(58514km)景區不到七十公里的路程,竟然開了二個小時。
萬里長江第一灣位於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石鼓鎮,距麗江縣城70公里。洶湧的江水自西北而來,到了石鼓鎮因山崖阻擋,便掉頭急朝東北而去,成一個「V」字形大彎。據史料記載,在古代江水是沿橫斷山脈向南奔流,後因地殼運動使地貌改變,迫使江水向東北而去,才形成了這一奇觀。
萬里長江之濱的石鼓鎮古今馳名,鎮上因一個用漢白玉雕刻的鼓狀石碑而得名。石碑直徑1.5米,厚0.7米,有碑亭保護。石碑系三國時諸葛亮在石鼓附近「五月渡瀘」,平定南中後建此碑以鎮諸夷。原無碑文,明嘉靖年間麗江木氏土司白壯率兵擊退南下犯邊的吐蕃,遂刻詩詞記功於碑上。碑上陰刻銘文《大功大勝克捷記》、《破虜歌》、《太平歌》等仍清晰可見,它是目前麗江所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石碑之一。鼓的側面有一裂縫,按一定的週期會出現裂開和閉合,令人費解。民間傳說,世事動亂,鼓自裂開,太平安定,又彌合如故。石鼓附近江面寬闊,水流緩慢,便於行舟,是往來於兩岸的最佳渡口,乃歷代兵家常爭之地。
石鼓鎮左側有沖江河匯入江中,橋上建有鐵虹橋。橋用17米的鐵鏈作梁,上鋪木板,兩側又用鐵鏈作欄。兩邊橋頭均建有門樓,雕樑畫棟,飛簷翹角,十分美觀。該橋最初為晚清的石鼓舉人周蘭坪倡建。從石鼓鎮溯江而上約3公里,就是一向以險要著稱的石門關。石門關上依絕壁,下臨大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明代曾在這裏設石門關巡檢司,清代亦在此設關駐防。前人曾有「岩關橫絕處,石棧曲盤盤。寒月臨江白,悲笳入夜闌」來詠歎石門關的險峻。
石鼓鎮自古就是藏區和內地交易的重鎮,藏民把皮毛、中草藥帶到這裏出售,又購回茶葉、鹽巴、布匹等生活日用品。現在是三天趕一次集子,行人熙熙攘攘,十分熱鬧。
長江第一灣江面寬闊,水流平緩,納西語稱這裏是「剌巴」,意為虎嘯處或虎族之花。長江第一灣山縈水繞,景色如畫。這裏江流開闊平緩,江邊柳林如帶,四周有層巒疊嶂的雲嶺山脈綿延環抱,層層梯田盤繞山坡,與平疇沃野、村落瓦舍相連,享有「小江南」的美譽。由於地勢的關係,在江邊很難看得出第一灣的氣勢,如想俯覽長江第一灣的全景,需攀爬省道旁的橫斷山脈,登上山頂往下俯視才可窺全景,可央請當地的小販帶路。
石鼓至塔城約100公里的226省道,是新修築的二級路面,全線緊依在金沙江西岸。入這條線,首先是走進如畫的江灣風光,而沿江兩岸遍佈的古塔、古渡,又讓我看到一條歷史文化長廊,一種厚積感會貫穿整條遊線,彷佛走入一個更古老的納西傳說。我因時間有限,在參觀完第一灣後,續走了約十來公里,感受這種類似江南的氣息後,便回轉214國道往虎跳峽而去。
回214國道不遠,路旁停滿中、大型遊覽車,密密麻麻的遊客在平臺上觀看金沙江景色,這裏便是旅行社為省油錢及過路費而欺騙旅行團所謂「長江第一灣」的地區。續行214國道,很快就可到達虎跳峽鎮,可循路牌右轉進入環線前往虎跳峽景區(門票20元),去年因山崩進虎跳峽要騎馬,如今環線雖已打通,但仍處處可看到去年山崩的殘留景象,很多地區也因山體滑落而有落石,在雨季前往要特別小心!環線部份路段因山崩損壞外,多為二級路面,但過上虎跳峽往中、下虎跳峽因修路非常難走,否則沿碩多崗河谷前行至香格里拉,景色壯麗,也是一條很美的自駕車路線。
金沙江自石鼓下行,河谷較寬,江流平緩,到距石鼓30多公里的下橋頭與中甸來的碩多崗河匯合,過險灘,越斷崖,水從空墜,狂濤怒卷,玉屑騰空,沙走雷霞,振撼山谷,奇險萬狀,令人驚心動魄。江流最窄處僅約30余米,相傳猛虎下山,在江中的礁石上稍一頓腳,便可騰空越過,故稱虎跳峽。虎跳峽一向以「險」而聞名天下。這裏首先是山險。峽谷兩岸,高山聳峙。東有玉龍山,終年披雲戴雪,銀峰插天,主峰海拔高達5596米,山腰怪石磋峨,古藤盤結,山腳壁立,直插江底,虎嘯猿啼,狼豹出沒;西有哈巴雪山,崢嶸突冗,山腰間有臺地,山腳陡峻懸崖。西岸山峰,高出江面3000米以上。國內三峽,世稱壯觀,它的江面與峰頂高差僅1500米;美國的地獄峽谷,世界著名,最大高差也僅2400米!虎跳峽不僅深,而且窄,許多地方,雙峰欲合,如門半開;身入穀中,看天一條縫,看江一條龍;頭頂絕壁,腳臨激流,令人心驚膽戰。其次是水險,由於山岩的斷層塌陷,造成無數石樑跌坎,加之兩岸山坡陡峻,岩石壁立,山石風化,巨石常崩塌谷底,形成江中礁石林立,犬牙交錯,險灘密佈,飛瀑薈萃。從上虎跳峽至下峽口,落差達210米,平均每公里14米,江流特急,不少段落,每秒達六至八米。因而江水態勢,瞬息萬變,或狂馳怒號,石亂水激,雪浪翻飛,或旋渦漫捲,飛瀑轟鳴,霧氣空蒙,構成世上罕見的山水奇觀。
虎跳峽不只是一個景點,從虎跳峽到麗江大具,整個峽谷都可謂虎跳峽,一般分為上、中、下虎跳峽,平常看到或常談的虎跳峽,通常指的是「上虎跳峽」,如反方向從麗江大具進入峽谷,下平臺沿小路繞至山腳,首先到達的就是下虎跳。兩岸危崖壁立,在30來米寬的江面中,還屹立著四、五米高的虎跳石。江水從兩邊傾瀉而下,猶如猛虎下山,風馳電掣,水花進射,山谷轟鳴,蔚為壯觀。
過江上山,沿中甸一側的盤山小路攀援而上,在陡峭的山坡上有一小村,名「核桃園」,居民多以石板蓋屋。到虎跳峽的行人,常在這別具風情的山村借宿。當夜深人靜,在熊熊燃燒的篝火邊躺下休息時,江水的奔騰,勁烈的江風和松濤聲混成一片,隱隱地使人感到狂濤衝擊山峽而發出的微微顫動,好像睡在一隻在波濤中航行的船上,有一種異常的新鮮感覺。
出核桃園村不遠,崎嶇的山路上突然出現一個巨大的深溝-聳入雲端的哈巴雪峰,似被巨人當頭劈了一斧,留下了一道刀切般的深谷。行人得從深谷的一面攀藤附葛,小心翼翼下到崖底,又從岩底手腳並用,爬上山頭,弄得汗流狹背,才越過直線僅數十丈的距離。再往前行,江對面的絕壁上,隱約可以看出一個由風雨剝蝕所形成的納西族婦女側影,似乎在山間策馬馳騁,當地民眾稱這個側影為「阿昌本地米」。傳說她騎著白馬,正在山間巡視,遇有兇惡的野獸出來傷害人畜,便會高聲呼喚。神奇的想像,瑰麗的景色,給山川風物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續前行,到「中虎跳」,這裏喝崖排空,或直刺青天,或斜撲江口,寬闊浩蕩的江水,遇到危崖的擠壓與阻攔,似乎變得怒不可遏,它聚集力量,向崖石不斷發起衝擊,狂濤洶湧,飛瀑騰空,空穀轟鳴,聲震山谷。江底驚濤裂岸,崖頭山泉噴瀉。當你在哈巴雪山腰,沿著壁間蹬道小心攀行時,常常會遇到飛泉流瀑,從你頂上掠過,猶如進入水簾洞中。
沿山路前行,尺把寬的小徑忽升忽降,腳下是深不可測的懸崖,穀底是驚濤駭浪的轟鳴,頭上是呼嘯而過的勁烈江風,逼著人靠近岩根,小心前進,偶爾碰落一個石頭,便如九天飛墜,很久才見到它落進江心激起的浪花!走過有斜坎的陡壁,一道銀流,閃入眼底,這便是「上虎跳」。只見兩山夾峙,形若兩扇鐵門,當中立著青黑色的虎跳石,似兇神惡煞的把門將軍。金沙江從他的兩側越過斷崖,淩空飛下,以雷霆萬鈞之力沖向崖底,又彈跳而上,形成萬朵雪白晶瑩的浪花,旋即化作銀雨乳霧,潤濕了周圍的岩石草木。斷崖之下,千波萬濤,沸沸揚揚,迴旋翻滾,如千條蚊龍攪湖鬧海,似萬匹銀馬奔騰馳騁,然後乘風而去。面對這壯麗的圖景,這磅磅的氣勢,令人浩氣溢懷。清代雍幹之際的雲南詩人孫鬃翁,在<金沙江>一詩中寫道:
  劈開善城斧無痕,流出犁牛向麗奔。
  一線中分天作塹,兩山夾鬥石虎門。  
虎跳峽谷天下險,這雖給航行帶來不便,但這個「險」中卻蘊藏著一種美,一種攝人心魄的壯美,吸引了國內外遊客到此尋幽探險。我依紫衣指示欲去虎跳峽最壯麗精采的中虎跳峽,但由於從張老師山莊下到中虎跳峽來回要二個多小時,路上艱辛可想而知,原本請張老師夫人嚮導,但考慮同學們的身體素質後,最後還是放棄,旅遊終究不是拼命,回到上虎跳峽參觀一般旅行團所觀賞的景區,雖覺遺憾但仍為大自然的驚異感歎。從上虎跳峽回到停車場,發現後左輪胎已失去一半氣,想想距離虎跳峽鎮不到十公里的距離,也懶的自己換輪胎,便拿出事前準備的電動打氣機先補充了些氣,看足夠撐到保修廠,便返回虎跳峽鎮(58615km),補胎十元並順便午餐。
從虎跳峽鎮經小中甸到香格里拉,還有約100公里的行程!小中甸海拔約3000米,廣闊草原、長長曬架、成群牛羊、如伊甸園般的村落。
「香格里拉」的由來—卡拉卡爾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那一隅美妙的山中樂土—「香格里拉」境界的主要構件之一。在小說主人公康維及三個同伴乘坐的飛機出乎意料地被劫持到喜瑪拉雅山東面西藏邊緣地帶一個被群山環抱的深谷之中時,卡拉卡爾這座金字塔似的錐形雪山就出現在主人公的視野裏,並以其無法抗拒的扭力吸引著他的目光和心靈;作者以優美的語詞所作的生動形象描繪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隨著主人公康維每一次在「香格里拉」身心體驗的深入和心靈悸動,這超凡脫俗的冰山雪峰不斷地展示著它神奇的魅力,似乎在用它的聖潔和靜謐漂渺、撫慰著他幾經磨難,漂泊不定的疲憊心靈。卡拉卡爾小說中這樣寫道「山谷土語中的意思是『藍月亮』—英語詞典中『BlueMoon』意為『幾乎不可能的,絕無僅有的』,細心品味一下,自然明白作家的用意—「香格里拉」是世上難尋的「人間天堂」。然而,小說中「幾乎不可能」的神秘樂土的創意卻有實實在在的現實素材—約瑟夫•洛克的探險文章和照片。而且「香格里拉」的發音在藏語中即表達的是世外桃源的意思。經雲南有關部門考證《消失的地平線》中所指的「香格里拉」即雲南的滇西北中甸和麗江一帶。
「那麼多美麗絕倫的自然景觀,那麼多不可思議的奇妙森林和鮮花,那些友好的部落,那些風雨跋涉的年月和那些伴隨我走過漫漫旅途,結下深厚友誼的納西朋友,都將永遠銘記在我一生最幸福的回憶中」。而滇西北這片世外桃源般的神奇土地及其文化,便是終身未娶的洛克大半輩子的精神依託和伴侶,以至於他到彌留之際都「寧願回到玉龍雪山的鮮花叢中死去」(摘自《消失的地平線》)。
到達香格里拉才下午三點二十分,改變原本夜宿的想法,決定繼續前進至德欽。
離開香格里拉約5公里距離向北望去,在寬闊的草原盡頭,群山之間,有一座集鎮規模的建築群,極高處的屋頂上有鎏金銅瓦熠熠放光,奪人眼目,數百間僧舍鱗次櫛比。站在山頂眺望,別具特色。特別是此時陽光撒滿山崗,寺院更顯得金碧輝煌,氣勢不凡。這片近乎古堡群似的建築,就是松贊林寺。
松贊林寺于藏國第十一繞迥陰土羊年(西元1679年)興建,于陰鐵雞年(西元1681年)竣工。五世達賴喇嘛親賜名「噶丹松贊林」。
該寺選址時,達賴喇嘛占卜得神示:「林木深幽現清泉,天降金鶩戲其間」。現在的松贊林寺內有清泉淙淙,春夏不溢,秋冬不涸,並能常見一對金鶩出入。紮倉、吉康兩大主寺建於最高點,居全寺中央。大寺座北向南,為五層藏式雕樓建築。主殿上層鍍金銅瓦,殿宇屋角獸吻飛簷,又具漢式寺廟建築風格,下層大殿有108根柱楹,代表佛家吉祥數。大殿可容1600人趺座念經。左右牆壁為藏經「萬卷櫥」,正殿前座供奉有五世達賴銅像,其後排列著著名高僧的遺體靈塔。後殿供有宗喀巴、彌勒佛、七世達賴銅像,高三丈,直通上層。中層有拉康八間,分別為諸神殿、護法殿、堪布室、靜室、膳室等。頂層正樓特設精舍佛堂,供奉五世達賴、七世達賴佛像,以及貝葉經卷、唐卡、傳世法器等。松贊林寺內歷代珍品眾多,有五世達賴和七世達賴時期的八尊包金釋迦佛像、貝葉經、五彩金汁精繪唐卡、黃金燈。全寺收藏有《丹珠爾》十部,其中兩部為金汁手書,以及各種精美鎏金或銀質香爐、萬年燈等。僧侶分為活佛和紮巴兩類,除活佛外的僧侶按學歷及資歷分為格西、格弄、班卓等,按所承提職責分則有喀姆、老僧、香追、第巴、英則、格幹等十數種職務,現有僧侶700余人。
離開香格里拉,滇藏公路開始接通雲南與西藏最精采的一段-三江並流橫斷山脈,滇藏公路全長1930公里,除白茫雪山段為防滑路面外,全程幾乎都是柏油路,此段路程兩旁山體隱約透著彩色,雲南與四川在此隔江相望。路上最讓人屏息的一景,就是「橫斷山脈之三江並流」了!橫斷山脈為一超級縱谷地帶,3000多公尺的落差,卻只有十來公尺寬度,那是一種一線天在上、狂濤在下的感覺!那是大自然在證實它的偉大!此縱谷地形自東至西為雲嶺、碧羅雪山、高黎貢山、提當力卡山等四巨頭坐鎮,瀾滄江、怒江、獨龍江3江縱流其中,形成了高山與激流縱貫的峽谷地貌,橫斷山脈雖和美國大峽谷的景觀不同,一寬一窄、一干一濕,但他們的壯觀程度卻同樣令人咋舌,所以橫斷山脈另有「東方大峽谷」之稱。
其實一般所指的「三江並流」,是位於滇西北青藏高原南延地區,包括怒江州、迪慶州以及麗江地區、大理州的部分地區,西與緬甸接壤,北與四川、西藏毗鄰。景區內有怒江、瀾滄江、金沙江3個風景區,8個中心景區,60多個風景點,總面積3500多平方公里。三條大江在滇西北橫斷山脈縱谷地區並流數百公里,三江間距最近處直線66.3公里,其中怒江、瀾滄江最近處只有18.6公里的怒山相隔。怒江大峽谷號稱世界上最長、最神秘、最美麗險奇和最原始古樸的大峽谷。長310公里,平均深度約2000米,汛期呈U型,旱期呈V型,僅次於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全長348公里,深1737.4 米),為世界第二大峽谷。谷地南北走向,其實怒江大峽谷比科羅拉多大峽谷長。科羅拉多大峽谷從支流巴厘亞河口起到米德湖,全長也不過440公里。怒江大峽谷單雲南段從龍陵的老卡起到貢山的丙中洛,足足600公里,西藏境內還有多長,無法精確統計,從地圖上看,最少也是四五百公里,兩段加起來超過了1000公里,是科羅拉多的兩倍多。怒江大峽谷也遠盛於科羅拉多大峽谷。科羅拉多大峽谷最深處達1830米,而怒江大峽谷深都在2000米以上,大多數地段突破了3000米。再往北,太子雪山海拔6054米,梅裏雪山6748米,峽谷更深了。 
怒江大峽谷山高、谷深、水急,兩岸白花飄香,山腰原始森林鬱鬱蔥蔥,冬春兩季冰雪覆蓋,景色如畫。奔流在怒山和高黎貢山之間的怒江,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喇山,上游叫黑水河,藏名叫「拉曲卡」。怒江兩岸的山嶺多在3000米以上,山高 穀深,水流聲如怒吼,故名「怒江」。大峽谷不僅可以漂流探險,兩岸還有許多飛瀑流泉,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景色雄奇壯觀,是一塊待開發的 處女地。
景觀主要有:三江並流、高山雪峰、峽谷險灘、林海雪原、冰蝕湖泊;少風的板塊碰撞、廣闊美麗的雪山花甸、豐富的珍稀動植物、壯麗的白水台、獨特的民族風情等,構成了雄、險、秀、奇、幽、奧等特色。它是雲南省面積最大、景觀最豐富壯觀、民族風情最多彩,極令人神往,但基本上是尚未開發的處女景區。它於2003年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名為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區。
香格里拉距奔子欄一百多公里,奔子欄(58807km)是古代茶馬古道重要驛站,可品嘗金沙江江魚。當年的茶馬古道即從麗江經中甸過尼西到得榮,然後再渡過金沙江到達奔子欄,如今從得榮到中甸(140公里),每天有班車往返,在瓦卡與奔子欄之間還有小船擺渡,只需2元錢就可到對岸。奔子欄鎮前附近也有號稱金沙江第一灣觀景處,這裏是從中甸到白茫雪山和梅裏雪山的必經之地。金沙江圍繞對岸的山峰拐了一個“Ω”字形的大拐灣,而這座山峰就在得榮境內,只有在雲南境內的奔子欄才可以完整地看到金沙江第一灣。
從奔子欄往德欽海拔一路攀升,沿路可以看到梅裏雪山,過50多公里就看到白茫雪山頂雪,最高處是拉拉山啞口路面海拔4340米!214國道進入德欽(58954km)前有一觀景台,可看梅裏雪山全景,觀景台建有成排的白塔與牌坊,在靄靄群山間顯得突兀!
作業和考卷私奔吧
D10(05.24)德欽133—鹽井111-芒康 (晴)         
在越野e族看到很多車友在過鹽井後因修橋而被堵在荒山野外,今日算好時間,希望能在中午12時以前到達修橋路段好順利通過。離開德欽過飛來寺不久就是顛簸土路,「雲南第一峰」位於德欽縣城升平鎮西,就是赫赫有名的梅裏雪山第一高峰「卡格博峰」,車行至10公里處的飛來寺,便可見到瀾滄江對岸數百冰峰相連,雪巒綿亙,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雪峰就有13座,稱為「太子十三峰」。梅裏、太子雪山南接碧羅雪山,北連西藏阿冬格尼山,氣勢磅礡,無比壯觀。那傲然挺立於十三峰之上的卡格博峰,高聳入雲, 橫亙天際,海拔6740米,是雲南的第一高峰,也是享譽中外的奇峰。
卡格博-藏語「白色雪山」之意,俗稱「雪山之神」。傳說原是九頭十八臂的煞神,後被蓮花生教化,受居士戒,皈依佛門,做了千佛之子領尕制敵寶珠雄師大 王格薩爾麾下一員驃悍的神將,從此統領邊地,福蔭雪域。卡格博神像常常被供奉在神壇之上,他身騎白馬,手持長劍,威風凜凜,儼然一位保護神。
卡格博峰被認為是神的化身,在藏區被列為八大神仙之首,自然也就成了藏傳佛教的朝聖地。每年秋末冬初,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的一批批香客,千里迢迢趕來 朝拜這座心靈中的自然豐碑,以求卡格博神的保佑。他們圍著神山繞匝禮拜,少則七天,多則半月,稱之「轉經」,在太子十三峰中,緬楚姆峰(大海神女峰)線條優美,婀娜多姿,恰似婷婷玉立的女性,傳說是卡格博的妻子。洛拉爭歸貢布(紅臉神峰)則如一個膽小羞怯的孩子,躲藏在緬楚姆身後,松吉吾學、甲娃林安、烏格東等也姿態各異。太子十三峰早已被藏傳佛教的信徒們尊奉為神,並著成《卡格博松語》(經書)在雪山下廣為傳誦。山下有取登貢寺、袞瑪頂寺,為朝聖者的煨桑之地,至今香火旺盛,轉經者絡繹不絕。
卡格博峰下,冰川、水鬥連綿,其中「明永恰」和「斯恰」兩條如銀麟玉甲的長龍,從海拔5500米往下延伸至2700米的森林地帶,離江面僅800米, 是世界稀有的低緯度、高海拔季風海洋性現代冰川。
梅裏海拔6700米可觀日出,人類雖已征服了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瑪峰,但梅裏雪山由於山體陡峭,終年冰雪覆蓋,時有雪崩、濃霧、大雨、烏雲、狂風,迄今仍是無人登頂的「處女峰」。 早在1902年,英國就派出一支登山探險隊首次向神峰衝刺,後來,美國、日本、中日聯合等4支登山隊又4次攀登,都以失敗告終。1991年 1月,17名中日登山健兒又在卡格博峰下落不明,消息傳出,震驚中外。現在飛來寺立有紀念碑供遊人憑弔英魂。碑旁有望峰亭,供遊人駐足遠眺神峰。
離開梅裏雪山,車仍不斷隨著山勢盤上旋下,時而上升與諸峰並列,時而回落2000米的瀾滄江邊,滔滔江水呈褐紅色,也是水土流失的結果。在快要到鹽井的路上,看到「開放的西藏歡迎你」的橫額時,我與同學們激情的狂呼「到西藏了」,也看到禿赤荒蕪的大山土地上有些房子與綠意,知道到了第一個西藏村落-鹽井鄉。鹽井屬於西藏芒康縣與雲南交界的第一個鄉,分為上下鹽井村以產鹽出名。依瀾滄江而建的鹽棚連綿十幾公里,上下分開數十層,己有1300年的歷史,據說數千年前這裏是汪洋大海,所以土質裏含鹽量極高,人們發現後打井深入地表挖出泥漿,再以瀾滄江水稀釋,放到棚架上去曬,經過多次重複動作,最後靠上面的鹽棚上覆蓋著白白一層鹽。細看是鹽的粗晶體,由於含礦物質高,對於補充高原缺乏的微量元素起到很大作用,至今藏民還是吃這種鹽。歷史上鹽井是吐蕃通往南詔的要道,滇茶運往西藏的必經之路。在那食鹽匱乏如金的年月,鹽井的發現為人們的生存鋪出了一條道路。而它,甚至還引起了曠日持久的戰爭。那場戰爭記載在了世界最長的英雄史詩《格薩爾》之《薑嶺大戰》中。直到現在,鹽井的大多數居民仍認同自己是納西族,鹽井也就成了整個西藏惟一的一個納西族民族鄉。並以最原始的方式進行著傳統的曬鹽生計,打井到河床上的鹽礦處,用木桶背取鹽水,在豎立的木架土台鹽田上把鹽水曬成鹽巴。鹽井的制鹽工作幾乎完全由女人來完成。各家的男人們只是在婦女們曬出小山一樣的鹽堆時,才趕著騾馬來,將鹽巴裝袋上馱,運到鹽井小鎮的鹽市上出售,再由鹽販子把鹽巴賣到鄰近的藏區。沿陡峭的江岸而上,就是一片片層層迭迭用木架子支撐起的鹽田,一片片鹽田之間以危險的簡易棧道連通。棧道兩旁到處扔著背鹽水女人們穿壞了的無數雙膠鞋。鹽田架上墊了土,又鋪上細砂,細砂可以滲水,那樣鹽水就幹得快了。日積月累,滲到架子下面的鹽水都結成了長長的鐘乳狀的鹽條。那些木架子鹽田錯落有致,鱗次櫛比,有的剛倒入鹽水,風吹水面,波光粼粼;有的水分已經蒸發,潔白的鹽晶映著雪山夕陽,閃耀著迷人的光彩﹔有的還沒來得及倒鹽水,裸露著棕紅色的臺面,樸實無華。這些五彩斑斕的鹽田與奔騰的江水,碧綠的農田和濃郁的核桃樹,構成了一幅壯麗的畫面,令人難忘。
另較引人注意的是此地的天主教歷史,在天主教傳入上鹽井前,這裏的所有民眾都虔信藏傳佛教。天主教大約在100多年前從察瓦博木嘎地方開始傳入鹽井;現在鹽井教堂有一位神父、兩位老修女和兩位待學修女。當地上鹽井80%的百姓都信奉天主教,信徒有70余戶,600餘人,外地有100餘人,合計有740多教民。出鹽井後幾公里的角籠壩去年封路修橋,事先得知通行時間12時到14時;18時到20時;工程應該於2005年3月31日結束,然而我千算萬算在十一時半趕到此處時,仍是鎖將軍把關,旁邊豎立一塊木板公告,大意因工程需要,自四月十五日起,開放時間更改為十八時至二十一時,望著「香格里拉連通五大洲風光,茶馬古道升起角籠壩彩虹」的牌坊時,心中自是一陣亂罵,遠景雖然偉大,但眼高手低,憑什麼連通五大洲……….,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我走進旁邊的工寮,請管理員發好心放行,當然說盡好話也嘗試利誘,可是這年輕小夥子就是不答應,並告訴我放行需要管通領導的同意,管通領導在二公里的工地,沒辦法和同學在三千公尺的碎石路喘氣上行,結果自然一定是被打回票,領導說的好工地危險,這規定是為保護小老百姓的,身為國家幹部須依法執法,否則對不起人民,他說的大義凜然,我慚愧得連說買冰水給工地兄弟消消暑的機會都沒,便悵然退回,或許是每日都有的情況,工寮內已開了小賣店,女同學們很快與賣店老闆混熟,才使得長達六個多小時的等待能有一個棲身之地,在哪簡陋的賣店內,我們吃速食麵、啃冰棒,在木板拼就的簡易床上午睡,這等享受卻是後來者無福消受的,每多久的時間等待者就聚集成車龍,每一批後來者都一陣叫囂,結果也都打了回票,有的折回鹽井去曲孜卡泡溫泉,有的如我們般等待,當然也有些厲害的打了電話,很快放行通過,這種情形兩邊都有好幾批,管理員說的好,誰有辦法讓管通領導說放行他就放,他拿薪水聽命令做事,對這樣的事我雖忿忿不平,但這麼多年走下來也習慣了,公平與民主本就是一場奢侈的遊戲。
總算等到晚上六點,下行車先過後才是我們上行車通行,由於工地影響,道路狀況不佳,時速只有20-40km/h,我擔心這樣速度天黑也到不了芒康,便逐漸加快速度,同學們被顛得哇哇大叫,此時攀爬紅拉山,這裏是滇金絲猴自然保護區, 紅拉山景區距縣城60公里處,當地老百姓稱之為「准察」的花猴就是世界上瀕臨滅絕的如大熊貓一樣珍貴的靈長類動物──滇金絲猴。1992年紅拉山景區被自治區列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每年的春初、秋末,在紅拉山原始森林中經常能看到滇金絲猴自由自在地採摘嫩芽和果實。自然保護區緯度較低,但又山高穀深,立體自然景觀十分突出,可飽覽「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的立體自然景觀。此時也更是杜鵑花滿山開放的時節,尤其黃杜鵑更為嬌豔,使得滿山植被在豔陽下閃爍著不同的光采,令人歎為觀止。
過紅拉山口後雖仍是土路,但路面已較為平整,車行速度可加快到40-60km/h,但前後車揚起的灰塵遮天,特別是會車時黃霧彌漫失去視覺,必須降低車速待塵埃落盡,加以大陸風後車廂因顛簸而脫鉤的老毛病,使得灰塵尋隙進入車廂內,雖然車窗緊閉,但灰塵嗆鼻味仍使人難耐,車內處處也染上一塵黃沙,為日後的清理增加許多困難。
最後的路段幾近瘋狂的趕路,終於在太陽下山前趕到芒康縣城(59151km),由於位於川藏、滇藏交匯之處,我最初的想像是種荒漠大地龍門客棧的味道,是風塵僕僕,路上吹起一些枯草球,像美國西部拓荒者的城鎮般,有三條路平坦的大路,向著不同方向伸延,直到天際,一條去成都,一條去昆明,另一條去拉薩,旅客到此,必定會有著血紅的夕陽,拉出長長的影子,孤寂地漫步......。事實上
,芒康雖然沒有龍門客棧,但由於同時湧入的外車多,上檔次的賓館有限,許多越野車就在僅有的一條街上漫無目標的尋找,那種無助的孤獨,確實令人眼酸,加以在落日餘暉下,拉長了越野車鋪滿黃沙的車身,也真有幾許蒼茫感,最後我們動作快,甩掉孤寂與蒼茫,住進只餘最後二間標間的「茶馬風賓館」,每房一百元,房內設施陳舊簡陋,但勉強還能接受,只是半夜間房客吵鬧不休令人難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