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EBC 聖母峰基地營自助健行 — 島峰不思議 Island Peak (6,189m)

青春本該拿來瘋狂

說在前頭,這是一篇警世文。

Island Peak 島峰,當地名稱 IMJA TSE,是一座位於尼泊爾昆布冰河地區的一座六千公尺級的山峰,標高6189公尺。其四周又由羅茲冰河(Lhotes Gl.),羅茲東峰冰河(Lhotes Shar Gl.)與島峰冰河(Imja Tse Gl.)等巨大冰河環繞,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孤懸在冰河海中的一座島嶼,故名「島峰」。

當初會在EBC的行程中額外加入島峰的原因:一來是覺得,都千里迢迢來到這裡,不爬白不爬;二來島峰有著「世界上最簡單的六千米山頂」的稱號,爬了幾篇網路文章心得分享,攻頂似乎並不困難,只要有基本登山經驗都能勝任???事實證明我太天真,實際體驗下來,才發現事情才沒這麼單純。

首先,健行跟冰攀完全就是兩碼子不同的事情,在雪線以上,除了行走之外,更需要運用到許多上肢的力量、裝備跟技術,我認為島峰更適合給在國外有過簡單冰攀經驗的人,甚至我認為即使在台灣有過雪地訓練,都不能完全稱上是擁有冰攀經驗,因為就地型和雪況而言,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在認清這個事實後,我開始明白為何網路上大部分關於島峰的心得文都是輕描淡寫,從幾張接近雪脊的照片開始描述起,過不久就登上峰頂。那是因為在那之前的三分之二都是黑夜,而且完全沒有餘裕可以讓你好好拿起相機拍照呀!網路美好與現實間的巨大落差,且聽我娓娓道來。

10:00 啟程
爬島峰第一天我們從 DINBOCHE(4410)出發,往西推進。所謂初生之犢不畏虎,原本大家興致勃勃,結果一個夥伴在出發EBC前改變心意,一個夥伴臨陣脫逃,只剩下兩個人包括我在內要去遠征! 總之,抱著一個有點緊張又有點期待的心情,在 DINBOCHE 山屋跟老闆租了雙重靴和冰爪,出發。

爬島峰已經不能算是健行,而是冰攀,因此我們須另外找有專門執照的Climbing Guide 帶領。我們的計畫是,請兩位Climbing Guide,如果攀登中途有人身體不適,那其中一個Climbing Guide可以帶人下撤,剩下的人依然可以照原計畫攀登。至於我們自己本來的 Trekking Guide,他說因為他也沒爬過,所以就跟我們一起當客人去挑戰啦!

12:30 抵達 CHHUKHUNG
CHHUKHUNG(4730)是 DINBOCHE 和 Island Peak BASE CAMP 中間的迷你小村莊,我們在這裡吃午餐,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興奮還是炒飯太好吃,本來不太餓的我,又加點了一盤。

我們也在這裡巧遇了我們的其中一個 Climbing Guide,他說前幾天才有一個台灣人從山上摔下二百多公尺山谷,他們開了一條路才把人救出來!(還沒開爬就先聽了一個驚悚故事…!)

午餐過後,我們跟著 Climbing Guide 的腳步前進,整條路是條緩緩、佈滿碎石的黃色上坡,視野遼闊。路上少有其他健行客,大自然的聲響變得清晰無比,風呼呼地吹,鳥群振翅的低鳴。巨大的冰壁像座高牆矗立在遠方,一眼就能望到島峰的山腳下

14:30 抵達 Island Peak BASE CAMP
約兩小時候抵達島峰的基地營(4970),小休息過後,Climbing Guide 在周圍的斜坡上練習如何使用上升器、下降器和確保。其實他們也沒有要你真的學會這些東西要怎麼扣上、繩結怎麼綁,因為他們幾乎都隨伺在側幫你把東西架好,你只要知道當下這些東西是如何能協助你上升和下降即可。

接著我們試著把裝備裝進大包裡背背看,天啊光裝備就足足八公斤!不是一個小數字呀,雖然沒有把握可以登頂,但也不想就這樣陣亡在半路上,猶豫一陣後我們決定再花 50 元美金請 Climbing Guide 幫我們把雙重靴、冰爪、吊帶、岩盔等裝備背上去!

20:00 就寢
晚餐是簡單的尼泊爾傳統食物 Dal Bat,快速吃完後我們三人就躲進帳篷裡睡覺。其實這時間已經不早了,為了安全因素,最好在天未亮前抵達雪線,因此,我們要在凌晨01:00就出發!

本來以為睡帳棚會很冷,把所有衣服都穿在身上才鑽進睡袋裡,結果發現不透風的帳棚似乎比山屋還要溫暖些,又一件件把身上的衣服脫掉。

在帳篷中睡睡醒醒,沒有辦法睡得很沉,果然凌晨01:00一到,帳篷外就傳來了起床樂,如此熟悉的樂聲~~是大悲咒啊!就是很常在鄉下夜市會聽到的那個大悲咒呀,半夢半醒間還以為已經回到了台灣。

接著,外面熱鬧了起來,走來走去的腳步聲、收拾行李的聲音此起彼落,我們知道我們不能再賴床了,穿好所有的衣服,襪子也套了兩層,憑意志力走出帳篷,一陣風吹來,怎麼還是覺得好冷啊。

早餐是吐司加蛋,剛烤好端上桌瞬間就變冷冰冰的,咬了兩三口沒有食慾,心裡想著還好昨天吃了很多,應該撐得住吧?

01:40 摸黑出發
吃完早餐後出發,基地營又恢復了安靜,我們似乎是最晚出發的隊伍。戴上頭燈,靠著彼此的光線照亮前方的小路。

從基地營出發,繞到山的後側,走了十幾分鐘才抵達所謂的登山口,接著一路不停的陡上,黑夜壟罩,看不到四周的山貌,只能憑藉前方 Climbing Guide 的動作來判斷下一個踏點是哪裡,每次的休息時間不超過一分鐘,大口喘氣後繼續重複著手腳並用的攀登。無法思考任何事情,就像生物驅動著本能不停地往上爬。

大約過了四個小時,我覺得我的體力快要耗盡,倏地抬頭一看,鑽石般耀眼的星星就鑲在三百六十度的天空上,比之前在 GORAKSHEP 看到的還要密集還要閃亮。原來我們已經抵達稜線了!

天空緩緩露出了魚肚白,才發現一直以為是霧氣的地方,原來是一大片濃密的雲海,白色的雪峰清晰又銳利地突出雲海之上。接著,太陽現身,天空由灰色轉成了粉紅和粉藍的漸層,就跟有名的 Pantone 色【玫瑰石英粉紅】搭配【寧靜粉藍】那般,像幅被 PS 修過的畫作。

完完全全的被震懾了,所有人不發一語,靜靜欣賞這奇妙的魔幻時刻。

true

06:00 抵達雪線
接著走過一段險惡的稜線,兩旁是近百公尺的落差,Climbing Guide 又再次提醒這就是前幾天某台灣人摔下去的地方,在事發過後他們在此路段又多綁上一條繩子,警告我們不可大意。

抵達雪線時天已近乎全亮,我笨拙又吃力地穿上吊帶,Climbing Guide 幫大家換上靴子、綁上冰爪,我卻連把腳抬起的力氣都沒有,光換上裝備就花了將近半小時。

突然一陣風襲來,雙手變得又麻又痛,像被狠狠地浸入冰桶。我一邊哀號,一邊用力地拍打手掌,明明已經戴上了防水手套,卻還是一陣一陣,彷彿細胞壞死的痛感襲來,回頭看水袋的水,才瞬間就結成了冰。

Climbing Guide 把我們的扣環都繫在同一條繩子上,一開始就先來個結繩隊,才浮現一絲欣慰的感覺「沒想到雪訓過的東西真的派上用場了耶!」下一秒立刻就發現根本大錯特錯,完全是兩碼子事。

這裡的雪早就塑成了無數陡峭的冰丘,全身裝備穿在身上快八公斤就不說了,要比平常踩踏更大的步伐才能穩穩地在雪地行走,更何況剛剛才歷經了四小時的陡上,小腿肌肉逼近爆炸!

還有別忘了我們正在結繩隊,結繩隊最困難的是大家的速度必須保持一致,不然就會有一個人在後面拖著你走的感覺。不過我們的 Climbing Guide 似乎沒在管我們三個拖油瓶,依然穩穩維持他的速度,走在後頭的我們氣喘連連,每走三步我就必須得休息一次,「Please slow down.」虛弱的聲音小到我覺得只有自己聽的到。

像被扭乾的抹布,每一次都設法再擠出多一點、再多一點力氣。第一次心裡有個聲音跟我說:「這裡不是我應該來的地方。」

在雪峰上行走,轉個彎就是截然不同的景色,冰雪在這裡長成各種形狀的藝術品。除了上坡和下坡,垂直的冰壁也不少,上坡和下坡會以結繩隊的方式小心前進,完全接近垂直上下的地方才使用上升器和下降器。我們手腳並用,翻過一座座冰丘,中間還爬了一個冰隙,有三段鐵梯組合起來的寬度。如果氣候沒有這麼地嚴峻,我可能會覺得還蠻有趣的吧。

09:00 抵達最後雪坡
攻頂的最後一段路,是條約一百公尺,超過80度的雪坡,天空藍得清澈,山頂的目標點清晰又明確。

Climbing Guide 想要直接往上走,我站在坡底往上看,山頂一點都不遠,但我真的好累好累,我覺得我可以閉眼瞬間就睡著,就像聖母峰電影裡最後幾個累倒就再也沒醒過來的人那樣,只是現在的天氣好的不像話。

能夠超過6000海拔已經很滿足了,「山一直在那裏。」當時我是這麼想的。

於是,我跟 Climbing Guide 揮揮手,跟他說了我到這裡就好,我很清楚知道自己的體力極限,而且我需要保留體力下山。再來是我想要靠自己的力氣上去,而不是狼狽地被人拖著。

反而是隊友這時開始猶豫不決,畢竟短短一百公尺的距離,感覺就近在眼前,但其實在接近垂直爬升的狀況下,也得要再花上兩個小時的時間。

Climbing Guide 跟我們說,自己的體力自己最清楚,如果覺得還有力氣,那他會陪你慢慢攀上去。如果沒有力氣了,那就不要勉強,因為下山的路同樣需要全神貫注。

其實我們凌晨出發的原因,就是因為天亮前雪況會相對穩定,比較安全,現在太陽已經升起,雪也會開始慢慢融化,隱藏的危機就有可能發生。於是我們決定開始下撤。在我們下山走了將近兩小時後,回頭看山頂,果不其然,剩下要攻頂的人還正掛在前往山頂的山壁上呢!

在下山途中,少了壓力,多了一些閑情逸致欣賞四周的風景,原來站在六千海拔是這樣的感覺呀,還有空氣終於不再那麼凍了,太陽透過雪地反射大量的紫外線,包得密不透風的我,身體裡的汗水這時反而像瀑布一樣地流。

往山腳方向,原本的雲海已散去,露出了巨大的灰色湖泊,匯集了周圍山上冰融化後的雪水,據說現在需要透過人工的方式,不停的把湖水抽出,因為擔心若有一天這個湖崩坍了,流向下游的水量足夠把整個 DINBOCHE 給滅村呢。

在下山途中經過稜線上的危險路段時,只剩下一位 Climbling Guide 帶我們兩個人,往下是將近二百公尺的落差,他更小心翼翼了,直接一對一牽著我們,踩著他踩過的踏點,到安全處才鬆手。

Climbling Guide 忍不住又跟我們提了一次前幾天從這裡摔下去的台灣人,似乎是回程時精神不濟。「看!他的水袋還掛在那裡,他的登山杖也還在那邊。」然後指了指一灘像是血漬的痕跡。 我心中一驚,第一次如此震撼地感受到大自然的殘酷。

https://cdn-images-1.medium.com/max/800/1*oJD5ywZCbHbVacuzgAH16A.gif

後來又聊了聊,才發現這位雪巴大哥真不是簡單人物,他說他已經登頂過七次聖母峰,四次AMA DABLAM,還有二次的洛子峰,根本神人來著。不過他們這麼辛苦也是為了生活,留名的是那些外國登山隊,鮮少有人會記住這些雪巴的名字,不過大哥我記住你了,而且剛剛還被攙扶著下山的我,覺得非常、非常地榮幸能握到暖男之手啊!雖然這輩子沒有機會去聖母峰,能跟這位大哥有過一面之緣,也算是給島峰之行畫下完美的句點了!

下山的時候精神有好一點,但卻一點也沒辦法走快,在白天,才看清楚原來我們凌晨摸黑上來的路,完全沒有路徑可言,就是由一堆大小不一的碎石組成,套一句隊友說的「還好我們上來的時候什麼都是黑的,要是看清楚的話,可能連上來都不想上來了吧!」

回到基地營,休息一下喝碗熱湯,等待攻頂成功的 Trekking Guide 跟我們會合,接著繼續走回 CHHUKHUNG(4730),走到天色暗了才抵達。接下來的事記不太清楚,我只記得我晚餐還沒吃完就直接在餐桌上昏迷,回到房間後,也沒力氣整理散落在床上的物品,只好坐在床角發呆一陣,結果又睡著了。

醒來時第一眼迎接我們的是窗外的大山。

昨天在基地營,因為Climbing Guide不小心把我們嚮導的羽絨背心收走,所以今天早上他特地過來歸還,我們在 DINBOCHE 相遇,他騎著一匹駿馬,簡直古裝劇來著。

簡單寒暄兩句,他又牽著馬往更高的地方走去,時不時拍拍馬的身體,沒兩下就翻過了感覺我們走要走很久的山坡。雪巴人的日常,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樣,但是很帥啊。

後記:
回台灣後,我把爬島峰時聽到有人摔下山坡的故事寫在FB上,雖然那時很驚訝,但也同時猜測著是不是有其他可能性,也有可能不是台灣人之類的,因為外國人本來就還蠻常把不同國家間的華人搞混,而且我們也沒有從其他地方聽到類似的消息或是報導。沒想到文章擴散了幾天,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這件事是真的,而且那個人也是他朋友,受了很重的傷,多處骨折,在尼泊爾就開刀很多次,送回台灣有繼續在醫院開刀。直到我回國後過了一個月時仍在住院中。

我不禁思考一個嚴肅的問題,就是「我們是不是把爬山這件事看得太簡單了?」而網路上的資訊又寫的太過輕易?畢竟遊記嘛,大家都是記錄下最美好的一刻,但這樣是否會間接誤導其他網路上的閱聽者?我有印象看過某篇島峰的遊記,他寫說他從來沒有爬過百岳,但他成功登頂了。事實上,看了不少部落格文章,在出發之前我也是認為應該不至於太過困難,但去了之後才發現真實情況跟想像中並不一樣,我沒想到我的體力仍然不足以帶我到我想去的地方。台灣的登山環境已經是相對友善,但我們不能對所有國外的環境一樣看待,你有可能有時間壓力,你有可能不能半途折返。

總之,在爬山這條路上,除了功課要做足之外,我想講的是「不要逞強。」到現在沒出過事的人,也可能只是剛好因為運氣好而已。這趟旅程開了我眼界,也給了我一個警惕,在未知的路上,我們時時都要保持謙虛,所有的保留都是為了之後的將來能夠更加強壯。

共勉之。

原文連結:【EBC】2017 聖母峰基地營自助健行 — 島峰不思議 Island Peak (6,189m) (https://medium.com/drifting-soul/ebc-2017-%E8%81%96%E6%AF%8D%E5%B3%B0%E5%9F%BA%E5%9C%B0%E7%87%9F%E8%87%AA%E5%8A%A9%E5%81%A5%E8%A1%8C-%E5%B3%B6%E5%B3%B0%E4%B8%8D%E6%80%9D%E8%AD%B0-island-peak-6-189m-8e3de9fdf92d)
網誌:DRIFTING SOUL (https://medium.com/drifting-soul)
Facebook:DRIFTING SOUL 關於生活 (https://facebook.com/drifting.soul.photography)
Instagram:@drifting.soul (https://www.instagram.com/drifting.soul/)
別來無恙你還豬模狗樣
光看第一張照片 只有讚嘆 !!!
文字內容更讓人身歷其境的感覺
版主 您的毅力令人佩服ㄚ
感謝分享 !
誰的青春不迷茫
光看第一張照片 只有讚嘆 !!!
文字內容更讓人身歷其境的感覺
版主 您的毅力令人佩服ㄚ
感謝分享 !
那一幕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呀~~~
別來無恙你還豬模狗樣
感謝您的分享
帶我神遊還無法親自前往的地方
密碼裡藏著秘密
能在登頂之前決定保留也是很棒的智慧,恭喜。
念你所念
我的经验是:
1. 尽量先去到5500米的地方做适应, 类似Kala Patthar(我待在上面一小时) 或 Chukhung Ri
2. 一定要准备好的防雾太阳眼镜, 类似Julbo的, 不然最后的大雪坡会很痛苦
3. 准备奥默携氧片

这里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大雪坡的部分), 这也是我当初想到的, 而且回来后还对爬雪山有恐惧, 直到一年后才恢复.....

最后的大雪坡是最困难最耗体力的部分, 几乎会让你感觉到什么是绝望, 尽量要保存体力在这部分.....

楼主很幸运遇到了好天气, 将来准备更充足还可以去爬Annapurna的Chulu West或Chulu East.....
眉眼帶笑
看到這篇文章滿感慨的,2016的10月也有去EBC健行,當時比版主更貪心,一次要爬EBC大环线(3 pass: kongma la, cho la, renjo),中間也去走了Gokyo和最後的島峰,總共花了18天,最後島峰只在5800m左右因為同行團員體力不支要下徹只好一同下山,留下一個遺憾,不知道哪時會再去一趟!
推薦大家要雪攀還是規劃一人一個雪攀導遊,然後不要太貪心,那一次同行6人有1人因感冒肺水腫搭直昇機下徹加德滿都,中間幾個團員也各有pass幾個景點,拆成2隊,好在最後大家都平安回程,最後島峰5人挑戰,結果0人成功.......
或許還有機會會再挑戰一次看看吧!
你柔情只能我擁有
看到這篇文章滿感慨的,2016的10月也有去EBC健行,當時比版主更貪心,一次要爬EBC大环线(3 pass: kongma la, cho la, renjo),中間也去走了Gokyo和最後的島峰,總共花了18天,最後島峰只在5800m左右因為同行團員體力不支要下徹只好一同下山,留下一個遺憾,不知道哪時會再去一趟!
推薦大家要雪攀還是規劃一人一個雪攀導遊,然後不要太貪心,那一次同行6人有1人因感冒肺水腫搭直昇機下徹加德滿都,中間幾個團員也各有pass幾個景點,拆成2隊,好在最後大家都平安回程,最後島峰5人挑戰,結果0人成功.......
或許還有機會會再挑戰一次看看吧!
一次爬三個Pass,太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