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伯利恆及希伯崙,窺見以巴衝突的真實樣貌

該使用者太懶還沒想好匿稱
旅行半年後,我到了巴勒斯坦。不管是看到的、聽到的一切,都帶給我相當大的震撼。對這個地區的感受非常深且複雜,也閱讀了一些資料,想好好寫出來跟大家分享。
很可能還是有不盡完美或我了解不清的地方,歡迎有興趣的人回文或私訊討論。
從伯利恆說(Bethlehem)起吧。
(伯利恆市區夜景,可以看到耶穌出生的聖誕教堂)

伯利恆在耶路撒冷南方,距離12公里,從耶路撒冷市區搭巴士很容易就到達。出發前對這裡的印象,只模糊中知道它是聖經中記載的耶穌出生地,目前屬於巴勒斯坦自治區所管轄。但隨著公車跨過以色列邊境,接進伯利恆城區時,映入眼簾的卻是一片高聳的環形城牆。
(伯利恆圍牆旁,經過的伊斯蘭教婦女。牆上充滿了塗鴉,和許多令人閱讀了心痛的文字。)

而這就不得不稍微提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這幾十年、甚至百年以來錯綜複雜的關係了。
本月十四日,美國總統川普在以色列建國七十周年的當天,在耶路撒冷為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開幕風光剪綵,兌現了之前沒有任何美國總統敢付諸實行的承諾,可說直接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合法首都。
在當地,這是一個敏感到不能再敏感的題目,耶路撒冷是誰的首都?跟以色列人或巴勒斯坦人對談,保證你會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
(伯利恆市中心廣場高掛的布條,寫著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永遠的首都)

二戰之後,由於考量猶太人的特殊處境,聯合國允許他們回到起源地—當時為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居住,並輔助建國,作為二戰時在西方幾乎滅族的「補償」。在1947年,聯合國介入之下,原意是讓猶太人及巴勒斯坦在同一片土地上,和平建立一個共存的國家。巴勒斯坦人自然是強烈反對,但在英、美甚至周圍阿拉伯世界都贊成默許的狀況下,只能無奈成定局。隔年1948年在英國結束託管之後,猶太人旋即宣布建國,並在之後幾十年內,陸續擴大版圖,遠遠超越之前聯合國劃分的範圍。猶太人強烈的民族性、精良的戰備力和嚴謹的訓練,和美國的背後支持下,一度打下埃及的西奈半島和巴勒斯坦領地加薩走廊。六日戰爭、奧斯陸協議(Oslo Acoords)這些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事件,如果全部要寫出來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了,有興趣的人可以再去查詢。
(伯利恆圍牆)

總之,以上事件,讓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間被大大的壓縮。以色列甚至在本國佔領區外,高高地蓋上了圍牆和裝置電眼(伯利恆圍牆就是其中一部份,位於西岸),美其名是保護以色列國土,但也造成了許多畸形而奇特的現象,如牆內牆外的巴勒斯坦家庭分隔兩地、回到自己家得接受以色列像犯人一樣的盤問、審查證件,或是得大大地繞路,使他們倍感不便甚至被羞辱。
(要通關穿越伯利恆圍牆,所需經過的長廊)

我們從巴勒斯坦穿越伯利恆圍牆到以色列,再穿越回來。長長的走廊圍著鐵柵,持槍的警衛重重把守,彷彿一座監獄。或許對巴勒斯坦人來說,以色列劃定、限制他們的生存範圍,正讓他們感覺像一座監獄吧。
(伯利恆市區一景,路上的巴勒斯坦人正在販賣棉花糖)
(路邊的肉販,很開心地邀請我們跟他們合照)

問起以色列人,他們告訴我巴勒斯坦人很野蠻;而巴勒斯坦人對我談起這事情時,氣憤不平的情緒之外,眼角有淚。
「這裡本來就是我的家」,他們都說。
(伯利恆聖誕教堂內,耶穌的出生地,馬槽)

離開伯利恆,我往希伯崙(Hebron)前去。
位於約旦河西岸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也同時是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城。位於耶路撒冷以南30公里,目前屬於巴勒斯坦管轄。
這裡最知名的,就是亞伯拉罕的墓地(Tomb of Abraham)了(原名:麥比拉洞)。亞伯拉罕是誰?他是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共同認定的祖先。在他的兒子們開枝散葉後,才進一步分為以上三個宗教的起源。非常重要的是,這也同時是引發整個以巴衝突的核心,是一切衝突、爭議的起點。
(亞伯拉罕的墓地外觀)

參觀亞伯拉罕的墓地是一個非常奇特,甚至對我來說有點詭異的經驗。外觀看起來有點像是清真寺的這個建築,內部中央置放著亞伯拉罕的棺木、供人參觀景仰,但猶太教徒和伊斯蘭教教徒的出入口及活動範圍,是完全分開及隔離的,甚至連棺木所在的空間,都從中央被隔成兩半,一半是猶太教教徒看得到的部分,另一半則是屬於伊斯蘭教才能接近。身為外國遊客的我們並不被限制,不過想看到全部的棺木,得分兩次、從兩個入口進去,也都必須通過非常嚴格的安檢。當在猶太教那區往棺木看去,可以隔著牆和窗櫺,遠遠看到另一區的伊斯蘭教教徒,甚至聽到對方的竊竊私語,反之亦然。小小的空間,卻有著如此壁壘分明、甚至有點荒謬的態勢。
(參觀內部伊斯蘭教徒區,身為女性必須將頭髮遮蓋住)

而亞伯拉罕的墓地,正是希伯崙這個城市的一個縮影。
1967年的六日戰爭後,以色列戰勝,第一次從巴勒斯坦手中奪得希伯崙的全面管轄權。而後以色列政府便開始在這個地區,有計畫地建立所謂的「定居點」(Settlement),慢慢移入以色列公民和駐軍,在原本完全是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上插旗。這對世代居住在此地的巴勒斯坦人來說,可想見是一件非常不堪的事。
(以色列定居點 Beit Hadassah 街景。這裡曾經是希伯倫舊城區最繁華的街道Al-Shuhada street,但被劃入定居點後對外交通隔絕,現在已人去樓空、一片荒涼,迎面而來大多是巡邏的軍人。)(以色列定居點Beit Hadassah。據說裡面的猶太居民數不到30,在此遇到的猶太人多是從耶路撒冷搭乘遊覽車來的遊客,且導遊都會隨身配備步槍。)

在柯林頓任內促成奧斯陸協定之後,稍微緩解了以巴衝突,希伯崙被劃訂為「A區」,也就是完全屬於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管轄區。不過這並沒有解決這裡土地權的問題,因為以色列當局並沒有遵照協議,撤出希伯崙,反而逐步增加定居點,後來才造成了現在希伯倫城區又再度被細細劃訂為H1、H2區的狀況。
(舊城區,鄰近以前巴勒斯坦的大市集。在多次衝突後人口大幅外移,以往的光景已不再。)

這一個見證歷史的古城,在各種衝突不斷下,人口銳減,部分城區甚至居民搬遷一空,呈現宛如鬼城一般的狀態。
在舊城區閒晃時,遇到一位熱情的巴勒斯坦老哥主動上前找我們攀談,原來是看到不熟悉的東亞臉孔,加以我們手上拿著相機,很想要跟我們介紹他的城市,以及希望我們記錄了之後,回國分享。
(遇到的巴勒斯坦人,詳細地介紹希伯崙。這個屬於他、但又不完全屬於他的城市。)

現在的希伯倫城區,依以色列駐軍的管制程度,分成H1和H2兩區。H1是巴勒斯坦人可以自由進出的區域,而H2,就是管制區了。H2由持槍的以色列軍人嚴格看管,並將原本相通的街道,築牆設柵封死,原本就居住在此區的巴勒斯坦人,凡是出入都必須經過查驗。這位老兄告訴我們,正因為這劃定方式,他原本可穿越街道五分鐘到家,現在可能要繞路三十分鐘,經過重重盤查,才能回到自己的房子。
(原本是希伯崙舊城區的鬧街,在層層的柵欄架起,重重的管制哨設置之後,現已人去樓空。這個我們看似荒謬的情況,卻是居住在此的巴勒斯坦人的每日日常生活)

跟著老哥走回家的路上,親眼所見他被攔下查驗證件的過程。「你看看這些以色列軍人,這裡是我家,他們卻每天這樣羞辱我。」他氣憤地告訴我們。而我們所經過的舊城區,本來是巴勒斯坦人的重要大市集,連住在其他地方的人都會專程過來參觀遊憩,而現在由於重重限制,以及之前多次爆發的小規模以巴之間的流血衝突,稍微有錢有能力的人都陸續搬走,留下一片空城。
「Ghost Town」,牆上的塗鴉寫著,悲哀但諷刺地寫實。
(抬頭往上看,就看到密密麻麻,防止二樓以上定居點的以色列猶太人丟擲石頭等物攻擊的網子。兩個水火不同的群體,以如此畸形的方式,共同生活在這小小的區域裡。)

走在幾棟建築中間抬頭看到大片的網子,老哥告訴我們,是由於建築物二樓以上被劃訂為以色列的「定居點」,為了防止以色列人往一樓的巴勒斯坦人投擲石頭等物攻擊,圍上的。「後來他們看丟石頭沒效果,就從樓上對我們潑水」不間斷的大小衝突,儼然已經構成這裡的日常生活一部分。
(當地人的家)

跟著他回到家,一打開門,我只想到家徒四壁四個字。舊舊的公寓沒有任何裝潢,幾樣簡單的日用家具散落著。「我很幸運,家裡很大,生活在這裡還算舒服。其他人就不一定像我狀況這麼好了。」他看著我們,表情裡有一絲驕傲。
跟著他上了公寓頂樓的陽台,他指著就在眼前的電線杆上不明黑色物體告訴我們,那是以色列政府設置的監視器,監看著整個城市。「每天早上我上來這裡喝咖啡,都跟他們打招呼說早安呢。」他自嘲著。
(從家裡的陽台看出去,一隻明顯的監視器離我們好近好近。)

隨著這位當地人的腳步,我們對希伯倫又有了更詳細的認識。
「拿起你的相機,記錄這一切,回去告訴台灣人,告訴其他國家的人,以色列人都在我們的土地上,做些什麼事!」
告訴你們家鄉的人。拉著我們的手臂,他懇切地請求著。

在踏上中東的土地之前,對於以巴之間的衝突連一知半解都稱不上,只有著模糊的印象。走過一遭,盡力理解這裡的一切,我有所成長,但歷史的結,好難解。

更多的旅遊分享及照片,歡迎參觀我的頁面
https://www.facebook.com/damovamos/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redirector.php?url=https%3A%2F%2Fwww.facebook.com%2Fdamovamos%2F)
且將心事兌入酒
这些一神教文明之间的矛盾是必然的,领土问题只是加剧了这些冲突。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不是中美之间的大国博弈,而是伊斯兰,犹太和西方基督教等不同一神教文明之间的冲突。非一神教甚至没有真正宗教信仰的中华文明就显得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犹太教认为自己上帝特选的优等子民。前些年,以色列发现中国河南开封有很少的人保留着类似犹太人的生活习俗和遗迹。经过考证发现这些中国人是犹太人的后裔,就给出优厚条件让他们中的年轻人成为以色列国民。其实这些人长的和当地人完全没什么区别,早已同化,自己也早就忘记了自己是犹太人的后裔。这件事情让人想想总觉得有什么不对。。
羞射大叔
這片土地跟以巴雙方也有關係,撥給誰也會另一方不高興。唯一解決辦法是暫時由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拓管最重要的地區,分隔雙方的武裝人員,待將來有適合時機才徹底解決。
後來我愛的人都像你
看了版主這趟旅程,讓我心驚膽跳,有時在書上、媒體上或是網路上,可以看到關於以巴衝突的緊張狀態,但如果沒有真實走進當地,無論再怎麼樣的報導,都無法體會到實際的感受,當然這樣的感受相對也具有高度風險,真實的世界是非常殘酷的,尤其是國與國之間,由古至今,沒有所謂的公平與正義,每個國家都是以自己國家利益為優先,若有威脅到這個原則時,就會產生所謂的必要之惡來保障與悍衛國家民族的利益與生存,我想,包括每個個人或家庭,大多數人也許都同樣存在這樣的想法,是人性嗎?也許大家心中一直都存有世界大同的理想,但在心中潛藏著那份私心,不論極大或極小,似乎又與這個理想持續的衝突中,最真實的就是一直存在著的國與國之間的各種抗衡,不論如何,非常謝謝版主的分享,或許目前我還沒有勇氣計劃去這類的地方旅遊,但如果有一天我做了計劃,應該多少是受了版主分享文的啟發吧,期待版主持續分享好文,並祝所有旅程平安快樂。
誰的青春不迷茫
謝謝樓主的分享, 不過對於樓主的標題 - 窺見以巴衝突的真實樣貌, 個人有點保留. 以巴兩國族之間的恩怨情仇, 錯綜複雜, 外人難全面客觀掌握, 因此, 究竟哪個才是 [真實]樣貌呢? 恐怕雙方都有很多不想給你見到的真實樣貌. 愚見認為用: 另一角度了解, 或者深入探討等...會較合宜, 恕多口!
含著奶嘴闖天涯
當初建立那道分隔WEST BANK及加薩走廊的圍牆,是因為在2000年那時,幾乎新聞都可聽到巴勒斯坦人不分男女老幼,身穿炸彈,在公車或人群集會區引爆自殺,當然也殺了許多以色列人,因這種事件太頻繁,所以就建了這圍牆,當然人肉炸彈的事件變少到幾乎沒有,取而代之現在便拿刀隨機砍人,其實重點是,即便耶路薩冷分一半給巴勒斯坦,並成立巴勒斯坦國,巴勒斯坦人也不會滿意的,因為巴勒斯坦人認為,現在的以色列國土都是屬於巴勒斯坦人的,當然以色列絕不會放棄現在所擁有的,所以無解,這衝突我想絕對沒有停止的一天吧
別來無恙你還豬模狗樣
對於猶太人在二戰中的悲慘遭遇一直深表同情,經過苦難的民族更應該懂得自由和平的珍貴,無論以什麼理由也好這一點都不應該被遺忘和背棄
逆風飛行
談到宗教與民族,永遠沒有標準答案.....
一樣的過程在不同人心理發酵而有著不同的觀點,但過程往往令人『心痛』!
香煙愛上火柴
謝謝樓主分享真實的以巴衝突!
檸檬不萌
隨著公車跨過以色列邊境,接進伯利恒城區時,映入眼簾的卻是壹片高聳的環形城牆。
去你麻痹的愛情
謝謝樓主的分享,這裡是三個宗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非常重要的地方,很特別的歷史文化與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