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家廉航 年虧逾11億

長得醜照樣傲
台灣2家廉航 年虧逾11億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60610/37261723/applesearch/%E5%8F%B0%E7%81%A32%E5%AE%B6%E5%BB%89%E8%88%AA%E5%B9%B4%E8%99%A7%E9%80%BE11%E5%84%84)

蘋果日報:高佳菁 陳慜蔚 2016-06-10

前景堪虞
【高佳菁、陳慜蔚╱台北報導】台灣廉航虧很大,2年燒掉1家資本額!中華徵信總編劉任表示,華航與復興旗下的台灣虎航與威航2家廉航,2015年合計虧損高達11.38億元,今年第1季又各虧1.57億元與1.56億元,呈現航線開越多、虧損越大趨勢,若2家公司無法降低虧損數字,預估今年2家累計虧損就會超過20億元,相當於賠掉1家資本額。
劉任指出,由於廉航都以4小時航程可達的城市為主要目標,但新航線涉及外交,虎航及威航開闢籌碼有限,一旦低油價結束,那麼2家公司要轉虧為盈就更難,不免令人擔心台灣廉航的前景。

2年恐虧1家資本額
劉任說,為突破現有經營模式,華航與復航分別在2013年12月與2014年1月先後成立廉航公司台灣虎航及威航。
其中台灣虎航為華航與新加坡航空公司旗下虎航合資,並交由虎航經營,資本額為20億元,其中華航持股8成,華信與新加坡虎航各持股10%,台灣虎航在隔年9月首航新加坡,率先營運。
至於復興則在2014年1月跟進,以20億元轉投資威航,並在同年12月首航曼谷。
原本華航期望切入低成本營運的廉航航空,可以創造新的經營價值,並期待虎航第1年就能獲利,不過,亞洲有多家廉價航空早就投入市場,廉航市場競爭激烈,最後事與願違。

根據調查,虎航2014年第4季開始投入營運,當年營收僅1.54億元,虧損1.99億元,去年在多條航線加入營運,但從華航的財報揭露資訊顯示,虎航的虧損竟擴大到5.75億元,每股虧2.88元。
而2014年飛航不到1個月的威航,其當年度營收只有0.82億元,虧損1.55億元,去年先後新增泰國清邁、澳門、韓國釜山、名古屋、大阪航線,總計去年營收落在10~15億元,但從復航的財報揭露資訊,去年威航的虧損超過5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2015年這2家廉航合計虧損就高達11.38億元,更糟的是截至今年第1季止,虎航及威航又各虧1.57億元與1.56億元,較2015年同期虧損0.72億元與1.13億元進一步擴大,呈現航線開闢愈多,虧損愈大。

航線開愈多虧損愈大
劉任說,若以此估算,2家公司若不能降低虧損數字,今年的虧損均可能各擴大到6億元以上,合計2年2家公司虧損就超過20億元,相當於賠掉1家資本額。
不過台灣虎航表示,年初設定今年損益兩平目標不變,為達成目標,也已加快增拓航線腳步,如看好日本旅遊需求續熱,將於8月再增闢函館航線,成為目前唯一從桃園飛至日本北海道地區的台灣籍廉價航空。

威航發言人湯敦台分析,目前威航僅有4架飛機,現有各航線平均載客率都在約70%以上,未來伴隨著新機加入,公司也已積極評估考慮再加開二線城市航點,隨著航網更為綿密、班次更為密集,威航獲利狀況只會愈來愈好,內部設定明年全年獲利。
掌心的淚
沒坐過廉航 很想試試看
希望不要結束營業停飛阿

作為一個精打細算的背包客
我會注意促銷的最低價
超過太多 就不會想買
沒有把標準放在$100
但也放在$520
所以日本來回目標就是$3000以下
反正也不急著去阿
不知道這些促銷會不會把期待值拉低
一直當機或釋出票很少搶不到票感覺也會很差吧

有些旅行社行程坐廉航
這些應該是廉航要開發的市場
用來平衡促銷的低價

還是希望廉航能找到路子繼續營運下去
嘉惠背包客
東淫西蕩南騷北浪
其實我不認為台灣的廉航問題是在休假太少. 因為航空公司怎麼樣都是希望抓住商務客人跟個人旅行兩類客人. 商務客人不會跟你計較一碗滷肉飯多少錢, 晚餐時間就有餐費可以報銷. 只要時間安排的對, 可以在短期內拜訪客人又回來, 是每一個常要出差的人的福利.

兩種客人都要抓, 生意才會長久, 而且受景氣的影響小. 可惜目前台灣亷航能飛的還僅限於日韓比較有商務客人. 亷航的加入市場已經迫使傳航在日本韓國航線價錢拉不高.這是乘客的好處. 而商務客人沒有轉過來的原因是還有里程累積的優惠.

台灣就算是休假多, 也不可能養好幾家亷航. 一個上海市的生意就贏台灣了. 亷航期盼做得到兩岸的生意, 不過目前看起來, 這種結構性的改變還需要仔細評估.
話多人厭
只要變動收益高於變動成本,就有經營價值
虧損的主因主要來自固定資產(飛機)的攤提
開始營運,虧損是必然,賠掉一個資本額,還是會增資
而且會計帳的攤提應該會趨於保守
就像RC造的房屋耐用年限50年,台北市一堆超過50年的還是可以住

這種固定成本很大的行業
第一年就要賺錢
記者想太多了
女生微博名字
基本上應該不是這樣算的........就算每年虧損五億,但是實際資產是多少,要是每年增加一架新飛機,實際資產還是大於負債,不過航空業賺錢大多是貨運為主,客運只能說算現金週轉?高鐵之前也在每年喊破產,你把他當時沖抵銀行高額利息的部分拿掉來看,實際上是賺很大的,基本上帳要怎樣做而已,但是在開航的前二年媒體就在講虧損.....實在很瞎.......
回頭看看遠航重整後多久轉虧為盈,很大一塊關鍵就是沒有新飛機.....那二台MD真是用到極致了,而過二天新的飛機才會到場.....要是這二家廉航一開始都不用買飛機,還有這種幾乎等於不用攤提成本的飛機來飛,我看媒體又會反過來說了⋯⋯

我比較好奇的是威航的機隊裡,2架A321是購買的新機,一開始是在復興航空服務後來才轉到威航,那這兩架A321的成本攤提到底該算在復航還是威航財報上?另外兩架A320好像是復興租來的轉給威航使用,這個又怎麼計算呀?

兩家廉航裡,個人是覺得威航比較危險,虎航再怎麼虧,背後還有一個家大業大又有國家當靠山的華航在撐著,但是威航的母公司復興航空現在就面臨市佔下滑跟裁減機隊的狀況,還能撐威航多久比較令人憂心
話多人厭
以台北曼谷線為例...記得當初只有一家廉航亞航...卻是經營不下去
現在有三家廉航...不知是否有搶到傳統航空的客人?
不然台灣的背包客數量怎麼養得起這三家啊?*-)
後來就沒有後來了
以台北曼谷線為例...記得當初只有一家廉航亞航...卻是經營不下去
現在有三家廉航...不知是否有搶到傳統航空的客人?
不然台灣的背包客數量怎麼養得起這三家啊?*-)

依觀光局統計,99至104年台灣去泰國人數分別為
350,074
382,635..100年3月27日起亞航停飛台北曼谷
306,746
507,616
419,133
599,523..104年

雖然各年分別有天災.爆炸.政治動盪......的影響
但去年確實去泰國人數增加不少
廉航的低票價我認為確實有吸引不少去泰國的人次
只是不知多少平均單價和載客率是損益平衡點
早熟只因肥料太好
依觀光局統計,99至104年台灣去泰國人數分別為
350,074
382,635..100年3月27日起亞航停飛台北曼谷
306,746
507,616
419,133
599,523..104年

雖然各年分別有天災.爆炸.政治動盪......的影響
但去年確實去泰國人數增加不少
廉航的低票價我認為確實有吸引不少去泰國的人次
只是不知多少平均單價和載客率是損益平衡點

桃園機場
2014年十大前往國家/地區客運流量
1 中國 8,083,094
2 日本 7,208,934
3 香港 6,920,804
4 美國 2,158,598
5 韓國 1,896,312
6 新加 1,569,770
7 泰國 1,209,674
8 馬來 1,097,344
9 越南 1,077,462
10 澳門 1,019,185

2014年前往曼谷的旅客數比2013增加28.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6%A1%83%E5%9C%92%E5%9C%8B%E9%9A%9B%E6%A9%9F%E5%A0%B4
陌影
桃園機場
2014年十大前往國家/地區客運流量
1 中國 8,083,094
2 日本 7,208,934
3 香港 6,920,804
4 美國 2,158,598
5 韓國 1,896,312
6 新加 1,569,770
7 泰國 1,209,674
8 馬來 1,097,344
9 越南 1,077,462
10 澳門 1,019,185

2014年前往曼谷的旅客數比2013增加28.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6%A1%83%E5%9C%92%E5%9C%8B%E9%9A%9B%E6%A9%9F%E5%A0%B4

感謝您的提醒
我提供的是國人赴泰人次
您提供的是經由桃園機場到泰國及由泰國回桃園機場總人次(含過境旅客)
應該您的數據更有代表性
要是有104年桃園機場合併小港機場的資料就更可以得知台虎和威航的影響
淺淺の愛
感謝您的提醒
我提供的是國人赴泰人次
您提供的是經由桃園機場到泰國及由泰國回桃園機場總人次(含過境旅客)
應該您的數據更有代表性
要是有104年桃園機場合併小港機場的資料就更可以得知台虎和威航的影響

那更凸顯了當初泰亞航停飛的原因為何?...
應該不是搭得人太少吧?*-)
你別浪了和我回家
那更凸顯了當初泰亞航停飛的原因為何?...
應該不是搭得人太少吧?*-)

泰亞航當初是高載客率,但是沒賺錢所以退出。航空公司維持一條航線不是有人搭就好,還要能賺錢,高載客率和賺錢不是等號。當年時代背景油價高,KLM和長榮又不時祭出流血價格來夾殺亞航,亞航只能一直壓低賣票,結果就是有載客率卻沒賺頭。後來退出後,長榮和KLM就不常再有流血價了。

後來KLM退出了,油價這幾年又一直低迷,有利航空公司。LCC在台灣被接受度也逐年升高,自然而然的創造出新的需求,而且傳航也能維持原有的載客率不用特別再去夾殺LCC。

去年年底台灣放寬泰國旅遊團免簽證費,這又增加了泰國來台旅遊的人數,至少今年到目前為止每個月的統計,泰國來台的人數和去年同期相比都有20%幾 30幾的成長,也因此泰國的庫鳥那大飛機有辦法從一開始幾乎不到一半的載客率到四月也有76%的載客率了。一但有雙向的旅客,而不再主要只靠單邊再撐,那LCC就有希望繼續維持或甚至增加該航線。

不過也許是因為日本線大量增加的副作用,造成台灣人繼續擴大往日本跑,反而減少到東南亞去了。根據泰國旅遊局的統計,台灣今年1-4月到泰國的人數是負成長的,少了將近9%。其實雖然2015年台灣去泰國人數大增,但其他國家去泰國也是一樣大增,所以台灣還是一樣只是泰國主要客源的第16名,和過去16-18名之間徘徊沒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