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帝國之心--托普卡帕宮

船到橋頭自然沉
托普卡帕宮(Topkapı palace)自1465年至1853年間都是蘇丹在伊斯坦堡的官邸及住所,皇宮在緊鄰聖索非亞大教堂(Aya Sofya)北側的薩拉基里奧角(Sarayburnu,土耳其語意思為皇宮角),這座山崗是附近的制高點可以俯瞰金角灣(Golden horn)、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horus)及馬爾馬拉海(Sea of Marmara)地理位置重要,過去希臘及拜占庭時代城市的衛城就建立於此。蘇丹穆罕默德二世(Mehmet II)征服君士坦丁堡後,最早選擇在君士坦丁堡大皇宮(Great palace)的遺址上建造宮殿,後來相中這裡於1459年動工興建新皇宮,史學家曾描述當時的情景『蘇丹親自召集各地最好的工匠,供他建造自古以來最宏偉及最好的大型建築物。為此他非常謹慎地監督工人及各式原料,要達到最佳品質。』
托普卡帕宮的形狀像一個粗糙的矩形,分為四個庭院及後宮,主軸由南至北,最外面的第一庭院在南端,其他的庭院向北伸延。穿越巨大的帝國之門(Imperial gate)後就是第一庭院。第一庭院是四個庭院裡最大的,嚴格來說算是皇宮外圍及花園,沒有太多建築物。過去當有賓客進入皇宮時,衛士會盛裝列隊於路旁等候,故又被稱為禁衛軍之庭。小銘從西側的居爾哈內公園(Gulhane park)進入第一庭院,在無意間錯過宏偉的帝國之門。
庭院的盡頭是進入第二庭院的中門(Ortakapi),從這裡開始要收門票(TL25)。中門建於1524年,大門的兩面都被充分裝潢,上半部刻有宗教碑文及蘇丹的字。所有官員及使節都需先下馬經由中門進入。
第二庭院是蘇丹接見大臣進行裁決的地方,亦用於招待外賓,過去庭院飼養著許多孔雀及瞪羚。第二庭院最早完成於1465年,然到蘇萊曼大帝(Süleyman I)統治時才具現貌。庭院北端是吉兆之門(Gate of Felicity),在宗教節慶及官員上任前宣誓效忠時,蘇丹會坐在吉兆之門前方,蘇丹的葬禮也同樣在這裡舉行。庭院西邊是內宮珍寶館(Inner treasury)、公正塔(Adalet kulesi)及帝國議事廳(Imperial council chamber)。東邊則是每日要供應六千份膳食的王宮廚房。
第二庭院最引人注目的建築就屬公正塔。它是皇宮內最高的建築,從博斯普魯斯海峽遠望最明顯的目標就是它。公正塔象徵蘇丹反對不公正行為的決心,讓首都的臣民不論離皇宮多遠都感受到蘇丹的存在。
吉兆之門後就是第三庭院又稱為內宮,在過去屬皇家私人區域,沒有蘇丹的允許任何人都不得進入。越過門先碰到的是覲見室(Audience chamber),這座方形建築深具土耳其特色,由二十二根圓柱組成的柱廊環繞在外,支撐著有懸簷的大屋頂。覲見室建於十五世紀,蘇丹會坐在有篷的王位接見官員及外使聽取報告。會依他們的表現給予賞罰,最壞的情況下,蘇丹會下令聾啞的宦官將官員當場勒死。
現存覲見室內的王座由錦緞做成,這是穆罕默德三世下令製造。王座的彩漆頂篷鑲著珠寶,並畫上象徵權力巨龍與神秘鳥鳳凰(Simurg)的鬥爭。王座的表面由好幾塊鑲有紅寶石、綠寶石及珍珠的華麗錦鍛組成。
覲見室後方是建於1719年的穆罕默德三世圖書館(Library of Ahmet III),它是十八世紀奧斯曼建築的佳作,表面以大理石構成。圖書館有四條長度相當的通道,構成十字,中間是一個圓拱形的廳堂。
第三庭院東邊的拱形屋頂,由14根柱子支撐的是穆拉德四世於1635年興建的遠征軍軍營(Dormitory of the expeditionary force),現用於展出帝國所收藏的珍貴衣物,其中多是蘇丹長袍。
與遠征軍軍營相鄰的是帝國珍寶館(Treasury),這是穆罕默德二世於1460年所建,當做藏寶庫使用,現在轉成展示歷代蘇丹所收藏的藝術珍品和各種寶藏,裡面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寶物,但禁止拍照。
第四庭院和第三庭院並無明顯的大門分隔,這裡是蘇丹及親屬在皇宮最深處的私人領域。原本是第三庭院的一部分,近代學者將它劃分出來。既然是皇家專屬的休息處,就再也不需要厚重的建築來營造帝國威嚴,少了建築物的層層包圍取代的是一座座精緻的閣樓和花園。第四庭院可以輕易的眺望附近海灣,不難理解當初穆罕默德二世在這裡建造皇宮的用意。過去托普卡帕宮海邊曾經有一些宮廷建築,屬第五庭院,但後因修築臨海道路而被拆除。
第四庭院的東側有著全皇宮唯一的餐廳,主打當然是博斯普魯斯海峽壯闊的海景,許多名流如英國伊麗莎白二世都光顧過這家餐廳,價錢想也知道很高檔,小銘連跑去看目錄的勇氣都沒有。
1459年穆罕默德二世(Mehmet II)下令興建托普卡帕宮時,最早的命名為新皇宮,直到十九世紀因碉堡內曾放置大砲才被稱為托普卡帕宮(Topkapi,土耳其語意思為大炮之門)。皇宮最早由四個庭院及其他矮小建築組成,約有四千人居住。以往的皇宮涵蓋著廣大海岸地區,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歷任蘇丹不斷地擴建和整修使得皇宮規模越來越大。然到了十七世紀托普卡帕宮的重要性日趨下降,當時的蘇丹再也不像祖先那樣久居這裡,反而喜歡到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horus)附近的新宮殿。1853年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Abdülmecid I)宣布把帝國皇宮遷至新落成的多爾馬巴赫切宮(Dolmabahçe Palace),終結其長達四百年的獨特地位。皇宮內的帝國寶庫、圖書館、清真寺及造幣局都保留下來,奧斯曼帝國滅亡後托普卡帕宮於1924年被土耳其政府改成展示帝國文化的博物館。
第四庭院的西南角有座漂亮的噴水池,參觀的重點都集中在這個噴水池周圍。噴泉後方從階梯上去的是烈萬亭(Revan kiosk),這是穆拉德四世(Murad IV)於1635年為慶祝征服葉里溫(Yerevan,現在亞美尼亞首都)所建。穆拉德四世11歲登基時因年幼由太后垂簾聽政,帝國處於無政府狀態波斯人趁機入侵佔領許多領土,1631年禁衛軍發動叛亂,穆拉德四世正式掌權開始展露其在軍事上的長才,發動對波斯的戰爭,首個重要的勝利就是征服葉里溫。
烈萬亭主要用於宗教靜修,有個圓屋頂及三個後殿。除了某道有門及壁爐的牆以大理石構成外,其他牆壁都以藍白色的伊茲尼磚塊砌成。亭內圓頂由對稱的花草圖案構成,相當獨特。
噴水池花園北邊則是巴格達亭(Baghdad kiosk),穆拉德四世在征服葉里溫後持續往兩河流域推進,終於在1638年重新奪回巴格達,結束對波斯的戰爭。巴格達亭就是慶祝這場勝利於同年所建。此亭與烈萬亭格局相似但規模較大。玄關處有三道門,外表以大理石、斑岩及蛇紋石構成。鑲嵌大理石的柱廊具開羅馬穆魯克風格,其內部則是奧斯曼廳堂的典範,具有鑲嵌式的架子及櫃子,以十六世紀的黃、綠、紅磚塊修飾。
巴格達亭的圓頂比烈萬亭更加出色引人注目。紅藍綠三色層遞的圖案表現出恰當的華麗感,多一分則太濃少一分則太淡。自十八世紀後巴格達亭改成皇宮圖書館使用。
如果看膩了博斯普魯斯海峽,不妨將眼睛轉向東方,伊斯坦堡市區景色盡收眼底,有好多風格類似的大型清真寺,這些是歷任蘇丹為尊崇至高的真主阿拉所建造,但充其量都只是抄襲帝國最偉大建築師錫南(Sinan)的模仿品。雄才大略的穆拉德四世並非只是個武夫,在如何改革帝國長年腐敗方面亦有他獨特的見解,他曾在伊斯坦堡下令嚴禁酒精、煙草及咖啡違反禁令者會被處死。可惜在1639年結束對波斯的戰爭後,隔年就死於肝硬化。
巴格達亭前金色屋頂的涼亭是開齋亭(Iftariye baldachin)。它是首個結合中國及印度特色的奧斯曼建築。蘇丹會在齋戒月的日落後在亭下開齋。一些文獻指這個地方是『月光照耀之地』。
在烈萬亭西邊的是割禮室(Circumcision room),又稱為夏宮。這是穆拉德四世的繼任者易卜拉欣一世(Ibrahim I)於1640年所建,作為年輕王子進行割禮的場所,割禮是伊斯蘭傳統儀式,象徵從男孩變成男人。割禮殿內外都以稀有的再造磚塊堆砌,在外主要是以花圖案為主的藍色磚塊,其中一些受到遠東特別是中國製陶工藝的影響。割禮殿是皇宮裡相對對稱的大型廳堂,每個窗戶都會對應一個小噴泉。窗戶上頭是有顏色的玻璃平板,入口右廂有個壁爐。
易卜拉欣一世是穆拉德四世的弟弟,他是位神智失常的人,後代史學家稱他為『瘋子』。穆拉德四世臨終前曾下令殺死弟弟避免其繼承王位,但命令最終沒有被執行。易卜拉欣一世在混亂統治8年後遭廢黜和殺害。
跟烈萬亭相對的是聖物保藏室(Fatih Pavillon)後門,這是錫南建於穆拉德三世(Murad III)統治時期。最早是蘇丹處理政務的地方,後來變成收藏先知穆罕默德文物及回教聖物場所,參觀入口在第三庭院西北側。
跟穆罕默德三世圖書館(Library of Ahmet III)相對的是阿加斯清真寺(Mosque of the Ağas),它是皇宮內最大的清真寺,建於穆罕默德二世(Mehmet II)統治時期。蘇丹和男侍會來這裡祈禱。
托普卡帕宮佔地廣大,沒花個三四小時是沒辦法走過一輪,尤其裡面大大小小的展覽館不下四個,如要仔細觀賞耗上整天時間也不為過。一群逛累的人,坐在椅子上乘涼休息,構成愜意的圖畫。
回到第二庭院西北角在公正塔(Adalet kulesi)下擁有金碧輝煌大門的是帝國議事廳(Imperial council chamber)。這是大臣們舉行會議的地方,由大維齊爾(等同首相地位)、維齊爾及其他奧斯曼帝國領導組成。
皇宮內首個議事廳在穆罕默德二世統治期間建造,現存的帝國議事廳則在蘇萊曼時期落成。議事廳經歷過多次修繕,1665年後宮發生大火嚴重破壞帝國議事廳,所幸後來得到良好修復。
帝國議會召開時蘇丹並不正式出席,而是透過金框窗戶監看會議。當蘇丹想表達意見時便敲擊窗框或拉起紅帷暫停會議,接著傳召維奇爾們逐一進入覲見室(Audience chamber)聽取報告。
第二第三庭院西側的建築群是蘇丹的後宮(Harem,土耳其語私人之意),後宮以馬車之門(Gate of Carts)與皇宮相接連。這裡不僅是蘇丹私人寓所也是皇太后、蘇丹妻妾、家人及侍從的活動空間。參觀後宮需要購買額外的門票(TL15),雖不便宜可是為了一窺奧斯曼帝國後宮乾坤還是值得。後宮由一連串的建築物組成中間以走廊及庭院連接。在後宮居住的每個服侍隊及層級都以個別庭院為單位劃分生活空間,約有100間房屋,當中只開放少量。這些房屋分別被後宮宦官、宦官首領、妃妾、太后、王子及寵妃所佔有。除了蘇丹、太后、妃妾及王子外,禁止任何人擅進後宮。後宮最早建於十五世紀,於十六世紀由錫南(Sinan)所設計加建新翼。歷年來後宮不斷擴建成為巨大建築群,直到十九世紀初都還有新建築落成。十八世紀在馬哈茂德一世(Mahmud I)及奧斯曼三世(Osman III)統治時後宮重新裝潢成義大利巴洛克風格,與傳統帝國裝修產生明顯對比。
浴泉殿(The hall with fountain)因昔日這裡有座噴泉而得名,後來噴泉被移到穆拉德三世(Murad III)的私人宮殿。於1665年後宮大火後重建,它是進入後宮的前堂,由宦官守衛。這裡可連接後宮、私人花園、後宮宦官清真寺及正義之塔。
浴泉殿的另一端通往宦官庭院(The courtyard of the harem eunuchs),庭院左方是宦官的住所,末端則屬於宦官總管。王子學校也在這裡,以十七至十八世紀的磚塊及鍍金的壁板砌成。宦官庭院的盡頭則是通往後宮的主入口。
宦官宿舍(The dormitory of harem eunuchs)建於十六世紀高三層。牆上刻有穆斯塔法四世、馬哈茂德二世及阿卜杜拉•邁吉德一世的信託契約。上層是給新入宮宦官所住,下層則是有權力的宦官專用。王子學校位於上層,由宦官總管管理。
後宮主入口(Harem main entrance )分隔宦官庭院及蘇丹妃嬪及家人的住處。後宮主入口通向哨站,可連接後宮三個主要部分。哨站左方的門口經妃嬪通道前往妃嬪庭院(Courtyard of the Sultan's Consorts and the Concubines);中間的門口通往太后庭院(Courtyard of the Queen Mother);右方的門口經黃金之道(The Golden Road)到達蘇丹的住處。後宮宦官制度自穆罕默德一世(Mehmet I)開始,為防止與妃嬪亂來,全部挑選來自埃及南方的努比亞黑人,這樣有問題的話馬上露餡。
妃嬪庭院與宦官庭院同在十六世紀中葉建造。1665年後宮失火後再度重建是後宮規模最小的庭院。以磚塊砌成的浴室、洗滌噴泉、蘇丹妃嬪及宮女的寢宮都在庭院四周,蘇丹妃嬪的寢宮可以俯瞰金角灣。
太后寢宮(Apartments of the Queen Mother)是後宮最重要最寬廣的部分,身為蘇丹的生母不僅掌管後宮而已,有時甚至是帝國的實際統治者。歷史上奧斯曼(Ottoman)帝國跟清朝同樣太后垂廉聽政的情形相當常見。太后寢宮在穆罕默德二世建造托普卡帕宮時即存在,1665年大火後進行重建。十八世紀時進行擴建並添加音樂室等,但只有連畫廊的飯廳、接待室、睡房以及用作祈禱的小房間開放給公眾參觀。底層是妃嬪住所,上層則是太后及其婢女使用。
太后寢宮的牆身以藍白及黃綠色磚塊組成,並以花為主題,佈置著十七世紀伊茲尼克(Iznik)的瓷磚。上層房間設計充滿十八至十九世紀西歐風格。
順著導引從太后寢官出來到達的是太后庭院。回教教義規定男人最多只能有四個妻子(Kadin),即使是蘇丹也需遵守律法,但妃嬪數量則不受限制,所以有些蘇丹跟中國皇帝一樣擁有龐大的後宮群。奧斯曼帝國並非長子繼承制,蘇丹的每個兒子都有機會繼承王位,這也導致激烈的後宮鬥爭,每個母親都希望兒子能繼承蘇丹大位好讓自己成為太后。在漫長的鬥爭史中最出名的當屬蘇萊曼大帝(Süleyman I)的妻子許雷姆(Hürrem)。
為了深愛的許雷姆,蘇萊曼大帝打破帝國延續兩個世紀不得娶外國妃嬪為妻的傳統,可是許雷姆為了讓兒子登上王位,設計陷害另一位妃嬪所生的穆斯塔法皇子,使謝里姆(Selim II)成功繼承王位,但『醉鬼』謝里姆卻是歷任蘇丹最糟糕的,為帝國的衰敗拉開序幕。
帝國大廳北側是金碧輝煌的穆拉德三世私人宮殿(Privy chamber of Murat III)。這是建築師錫南在十六世紀所設計的作品,擁有後宮第二大的圓頂,僅次於帝國大廳。殿內以藍白色及珊瑚紅的伊茲尼克磚塊鋪設。
穆拉德三世是『醉鬼』謝里姆的兒子,於1574年繼任王位,此時帝國後宮干政的風氣很盛,再加上他無心於國事一昧沈溺於酒色導致權力淪落至太后及妻子手中。穆拉德三世的妃嬪眾多,總共為他生下一百多個子女。
私人宮殿的大圓頂是小銘覺得最特別的地方,在整個後宮建築裡獨樹一格,原先圓頂上的阿拉伯式花紋經過整修漆上黑色及紅色,並特別在中央留下小洞讓陽光從頂部泄下,宛若羅馬萬神殿般的設計帶來神聖莊嚴感。
王子寢宮(Apartments of the Crown Prince)由兩個宮殿組成,分別在十七世紀不同時期建成,又被稱為雙子宮。寢宮只有一層高,但刻意建在高臺上營造開闊的視野。內部有兩個房間,始於穆拉德三世或艾哈邁德一世統治時期。
天花呈圓錐形,仿造帝國早期的土耳其式帳篷。寑宮內沒有固定的傢俱,地上鋪著絨氈,牆邊則放置沙發。王子寢宮是皇宮古典建築的代表。那些精巧的磚塊反映十七世紀伊茲尼克窯磚的高超技術。
照傳統王子需在這裡接受奧斯曼宮廷訓練直至成年,期間不准與外界聯繫,接著就會被送往各省接受國家事務的行政管理訓練。自十七世紀後原本蟄居在後宮的王子開始對宮廷政務有發言權。
寵妃庭院(Courtyard of the Favourites)是後宮最後一部分,在這裡可以俯看大池塘和黃楊木花園。寵妃庭院在十八世紀進行擴建,加建官舍及寵妃寑宮。寵妃寑宮、黃金之道及官舍組成一個空間群,那是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與其妻妾生活的地方,該木製居所以洛可可(Rococo)風格建造。蘇丹寵妃在後宮裡作為王朝延續的工具,每個寵妃最大的任務就是為皇室誕下血脈。寵妃懷孕後便會取得正式名號及蘇丹配偶權力。
寵妃庭院連接的是狹長的黃金之道,此通道建於十五世紀由宦官庭院通往私人宮殿。蘇丹會使用黃金之道來往後宮、私人宮殿、清真寺等地。後宮裡很多陰謀都是在這裡進行,當小銘跟怡孜走過時覺得異常寒冷。

小銘的土耳其遊記:http://prokaryotic2004.pixnet.net/blog/category/3025493

1742164
炮轟女廁所
感謝分享~

有重遊伊斯坦堡的感覺(H)(H)(H)(H)
改變是痛苦不改變是受苦
感謝分享~

有重遊伊斯坦堡的感覺(H)(H)(H)(H)
謝謝讚美
小銘寫的目的除紀錄自己的體驗外
也希望能給已來過或想來拜訪的人詳細的介紹